【記者 王苡蘋/高雄 報導】 台灣失散的文物回鄉之旅露曙光,百餘年前經由日本植物學家與警察進入原鄉帶走排灣族5餘件特定藏品,並輾轉經德國再由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典藏;三年前該館研究員李東,來台探詢物件所屬族群與地區,最終由臺博館聯繫上獅子館後,始達成今日展開屬於台灣地方級的文物館與國家級的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的連結,並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失散國外珍貴文物返鄉展覽,啟動新的里程碑。
據了解,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與地方級的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館,所展開的典藏文物交流與研究,是亞洲僅見;今日獅子鄉公所與國家級博物館簽訂合作備忘錄,在場的有獅子鄉鄉長朱宏恩、獅子鄉公所秘書陳明貴、鄉民代表會主席韋忠貞、鄉文物館館長曹毓嫻、台灣大學李子寧老師與瑞典博物館研究員李東等人。
獅子鄉公所於今5日於獅子鄉文物陳列館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及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明定三方未來的合作方向及責任義務。
鄉長朱宏恩表示,2021年底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研究員李東來到臺灣,探詢關於該館所藏之臺灣原住民族物件的所屬族群與地區,在經過臺大、中研院及臺博館的引薦與協調,最終由臺博館聯繫上獅子館後,展開地方與國際級博物館所藏的文物連結與探討。
在2022年獅子館與臺博館,以「大館帶小館」的合作模式,針對瑞典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所藏可能屬南部排灣族地區之50件文物,以藏品圖錄進行初步的研究調查,共計召開14場部落會議、23位耆老訪談及3場專家諮詢會議,完成初步的調查結果。
李東說,排灣族物品所包含的特定藏品是由日本植物學家中原源氏(GenjiNakahara)於1907年,經有日本警察進山施予某種手段所收集的藏品。其中包表至少個不同文化群體的近150件物品該藏品可能出售給德國公司umlauff,,該公司是西方博物館的民族和材料的主要供者·這被民族誌博物館購買,物品於1909年正式納入博物館收藏。
李東說,考慮到殖民主義對台灣原住民的影響,以及博物館内的藏品是在這某種情況下收集的,博物館組織與台灣人民一起進行來源工作非常重要,以便將藏品提供給更多人。試圖經歷文化復興的源頭社群的後裔。希望能夠一起研究藏品,探索博物館組織可以何種方式回饋源地社區的後代。非常高與的是聯絡了作家趙啟明和從事2021年台灣原住民旅遊工作的CerylRbins等人。最後我們在當年5月聯络到了台灣大學的李子寧老師,很高興地得知,檔案中的文字名稱 Chakobokoboii實際是Tjakuvukuvulj,而且這個社的許多後裔都位於獅子鄉,最終聯絡上了獅子鄉文化館。
2021年至2023 年,博物館透過賽德克國民議會 providence 大學原住民族文化遺產碩士計畫與賽德克社區合作,共同研究藏品並識别來自賽德克社區可能來自賽德克社區的物品。例如賽德克(例如被遺忘的編織圖案)知識擁有者,能夠將從收藏中學到的知識帶回部落。
據了解,該項瑞士博物館探索以何種方式回饋源地社區的後代計劃,還獲得歐盟一項外為We care的奧援達四萬歐元,幫助有關在台灣探詢原民文物失散的文物所屬部落與族群的經費。
鄉長朱宏恩表示,透過李東研究員的努力,將在未來的一或二年來,希望能讓該些族人心血留下的珍貴歷史文物返鄉;李東也表示,是否能將該文物送回台灣,還得進一步的研討,不是不可能。(圖╱記者王苡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