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冠雅 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4)日下午前往台北市,出席「2024經濟展望論壇」,以「打造新都:健康醫療與永續城市」為題進行專題演講。王副市長表示,由於人口結構的改變,台灣將在2050年同時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危機。根據統計,2020年台灣人口推估約2,356萬人,到了2050年推估僅剩1,981萬人,其中15至64歲的勞動人口將從2020年的1,681萬人降低至1,070萬人,老年人口則將從379萬人增加至766萬人,達到最高峰,再加上新生兒人數的大量減少,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恐將影響台灣未來的永續發展。 王副市長指出,隨著台灣人口老化,高齡者就醫的醫療費用將大幅增加,根據統計,109年65歲以上人口佔全體人口的15.7%,65歲以上患者使用健保醫療費用的占比高達39.8%,顯見高齡者醫療需求與開銷驚人,2050年無論是健保保費,或是民眾自身的負擔恐都將年年提高,扶老負擔也持續加重。 王副市長說,台灣的資源配置有誤,依照健保局推估明年健保支出為8,755億元,2030年則高達1.1兆元,因此國家將經費都放在全民健保,但這是為了治病,而非為了健康,造成「大家努力看病,卻無人顧健康」的不正常情況。因此到了勞動人口大減,老年人口卻劇增的2050年,台灣恐將面高齡人口造成健保費大幅增加,並必須因應失能、失智人口增加所衍生的長照需求,購買外國藥物也會造成全民財富外流。面對人口老化問題,王副市長認為,「有健康」比「有健保」更重要,台灣的醫療政策,應該是讓高齡長者維持健康的老年生活,而不是生病之後才好好照顧。 王副市長說到,雖然目前依桃園市102至112年的人口結構來看,桃園仍屬穩定,日前經濟部公布桃園的工業產值更已突破4兆。而根據醫療統計,台北市每萬人有43名醫師、每平方公里有41名醫師,而桃園市每萬人有19名醫師,排名各縣市第9,而每平方公里有3.5名醫師,排行各縣市第5,各縣市醫療資源還是有明顯落差。 王副市長指出,一個城市如果醫院數較少,並不等於民眾沒有健康,因此桃園致力以「讓更多人更健康」為目標,在張善政市長上任之後,即立刻推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建置「遠距醫療」及打造「智慧衛生所」,提升偏鄉醫療水準;研擬成立「市立特色聯合診所」;為鼓勵長者多運動,規劃成立「銀髮健身俱樂部」。此外,在婦幼醫療方面,推動「凍卵營養金補助計畫」、「產後憂鬱心理諮商計畫」等,未來也研擬推動孕產婦追蹤關懷計畫,成立「阿姨個管師」,讓孕產婦更安心。 最後,王副市長表示,在永續的議題上,國人大多將焦點放在2050台灣淨零排放的目標上,卻忽略了最嚴重的人口問題。從人口推估報告來看,台灣幼年人口將持續下降、老年人口持續增加,這都是無法永續的社會結構。因此,他認為台灣應投入更多資源,讓國人更健康,才能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台灣才能持續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