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近年來成為一股風潮,非中文母語者不管是為了認識中華文化,亦或是工作貿易關係,都熱衷於學習華語,這也大幅提升華語產業的需求。泰北,源於國共內戰的歷史脈絡,孤軍後裔在當地設立華校,長期仰賴臺灣師資及青年志工前往當地支援教學。不過,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地處偏鄉,師資人力一直非常短缺。
為了鼓勵學生藉由華語伴學培養華語教學動機,同時投入海外服務,慈濟大學與慈濟基金會合作,這學期由通識教育中心蔡宜靜助理教授開設「國際志工:教育服務學習與線上伴讀實作」課程,透過線上伴學輔導24位來自清邁慈濟學校的學生,並將於113年1月前往泰國,為當地學校學生辦理「生涯體驗暨華語營」。
此課程共有來自物治系、護理系、傳播系、醫學系等20位學生修讀。為了培養大學生的線上華語伴學能力,由慈大華語中心李孝慈老師協助培訓,課程內容包括:認識華語教學特色與重點、線上華語教學技巧與資源、熟悉線上平台等。此外,為了增加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志工服務能力,課程中也邀請清邁慈濟學校黃雅純老師分享泰國文化,新聞公關組李家萓專員指導拍照與文稿書寫技巧。
經過20小時培訓後,大學生於11月8日至12月底,每週三晚上八點至九點開始線上華語伴學,總計進行7次。每次上課,大學生都認真準備、用心互動,泰北學生也給予熱烈的回應。雖然泰國學生的華語較不流利,但大學生運用多元的方法耐心指導,藉由圖片讓學生更了解詞彙,也適時糾正發音。許多大學生都是第一次進行華語伴學,雖然教學經驗不足,但仍努力依據學生的狀況調整進度,以提升他們的華語聽說能力。
本學期的華語線上伴學將於12月底結束,蔡宜靜助理教授將於2024年的1月帶領大學生們至泰北進行為期11天的華語學群營。透過數位加實體的國際志工服務,讓大小學伴有實際互動的機會,除了延續華語學習外,也透過文化體驗、升學諮詢,建立泰北偏鄉學生的生涯夢想。而大學生也透過伴學和國際志工方案,了解與接觸泰國文化,參與當地的慈善關懷服務,增進跨文化視野,讓自己成為一位具備國際移動力的全球公民。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