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吃飽飯後常見「飽睏」的現象,雖說常見,不過也可能增加糖尿病、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且這現象其實也可能是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徵兆。改善飯後想睡覺、預防糖尿病,嫚嫚營養師建議可簡單的調整飲食,對於生活和健康也都更有幫助。
為什麼常吃飽飯就想睡覺?
營養師指2大可能原因!
嫚嫚營養師表示,吃完飯、吃太飽想睡覺的原因,目前學界普遍支持的觀點有兩種。一是和血糖有關,其次是和自律神經有關。
血糖大幅波動:
關於血糖,當人在吃完飯、尤其是吃太飽、或是升糖指數較高的時候,血糖波動會急遽升高,身體就需要分泌較多的胰島素讓血糖快速下降,並將轉換的葡萄醣分配到各細胞當中。在這血糖波動明顯的過程當中,人體就會感覺到疲倦,甚至有些昏迷、想睡覺。
自律神經切換:
至於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可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於身體而言前者像是油門,後者像是剎車。當人在尋找食物時,交感神經就會較為亢奮,而當吃完、吃飽之後就會切換到副交感神經進行運作,也就會較為放鬆,甚至是想睡覺。
其他影響因素:
其他像是環境溫度,較冷的環境也可能使人想睡覺或更想睡覺,例如像是冬天吃完火鍋或熱湯,這當中的可能因素就包括環境溫度、心理的滿足放鬆程度、血糖波動,當然也包括食物本身的影響。
留易飽睏可能增心血管風險,
也可能是糖尿病/初期徵兆!
若是血糖波動大,易增糖尿病風險。
民眾在吃飽飯後常有想睡覺的情況,可多觀察自己的飲食狀態。嫚嫚營養師提醒,像前述這種因血糖波動大而想睡覺的情況,長期下來容易提高氧化壓力、發炎反應,增加高血糖、糖尿病、以及各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糖尿病/初期也易飽睏,且更嚴重。
糖尿病或糖尿病初期患者,也常見會有吃飽想睡的情況,且比一般人更明顯、睡意更重。原因在於胰島素無法正常作用將血糖壓下,細胞也難補充足夠的能量,因此也會感覺到疲倦。和一般人因血糖波動大而使「身體疲倦」相比,此情況較像是「能量不足」,因此昏迷、沉睡也會相較明顯,例如較難叫醒,會需要他人搖醒。
防血糖波動引飽睏、糖尿病,
營養師簡單3調整更助健康!
改善因血糖波動而飯後想睡覺,避免增加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風險,也維持生活工作等效率,嫚嫚營養師建議可從飲食份量、順序、內容進行簡單的調整。
飲食份量:
飲食份量建議吃八分飽就好,因為在吃太飽的情況下就是會出現血糖波動而想睡,也增慢性疾病風險。吃八分飽也是各種長壽方法常見的秘訣之一。
飲食順序:
順序上建議以菜、肉、飯的方式進行,讓纖維先墊胃,有助胃排空時間延長、也減緩血糖上升速度。如果有湯品,清湯可擺在菜的前面增加飽足感;若是玉米濃湯、南瓜湯等為澱粉類的湯品則在飯後;勾芡類例如酸辣湯,也安排在飯後,但避免為佳。不過若是消化不佳的族群,包括年長者,就不宜延長胃排空時間,在飲食順序上就建議以原本的方式進行即可,緩和血糖波動可用另兩種方式進行。
飲食內容:
至於飲食內容,建議挑選原型食物、高纖低升糖、澱粉酌量、避免單一。精緻類食物大多都有高升糖的特性,建議選擇原型食物。高纖低升糖則如各蔬菜、全穀雜糧類等。像是白米雖然也有它的營養,但與糙米相比精製程度比較高、又是澱粉,就會建議酌量。而許多人正餐會只吃顆饅頭、吐司,或是叫一碗麵,沒有其他的蔬菜或蛋白質等營養,這樣單一的吃法其實大多就只吃到澱粉,尤其吃麵常會讓人忽略其他營養。
其他小撇步:
嫚嫚營養師也建議可以飯後走動走動,約走個10分鐘也可以避免血糖波動大,並培養運動習慣。若有午睡習慣可睡個20分鐘,可讓身體稍作休息,但不宜超過30分鐘,以免擾亂作息,或是進入深沉睡眠後又得醒來反而更累。而在午睡之前,有喝咖啡習慣的人也可以先喝個咖啡,讓咖啡在身體午睡這段期間發揮作用,咖啡發揮作用也正好約20分鐘左右,如此可讓下午更有精神。
《延伸閱讀》
.抗性澱粉助減重、控血糖!冷藏方式對了,白飯也能變抗性澱粉。
.簡單熱門的減肥組合技!168+211+飲食順序,穩瘦又健康!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