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穿越學院的圍牆進行社會實踐 東海大學師生出版臺中中區舊城報導故事

中央社/ 2023.12.04 18:13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31204 18:13:18)東海大學於2018-2022以跨科系的教師團隊共同執行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並以臺中中區作為計畫場域,實踐大學端的在地關懷與社會責任。中文系高禎臨老師、外文系蔡奇璋老師以社團的方式經營故事採集團隊,帶領助理群與中文系、表藝所學生一起參與城市踏查與故事蒐集行動,以報導文學、劇場演出等形式,作為理解、轉譯與傳遞在地文化與生活記憶的媒介,進而讓各式對話與交流能藉以開展。

團隊在三年多來持續累積了二十幾位在地人物的採訪,蒐集在地不同年齡、身份的女性生命經驗與中區生活故事,從其在中區生命經驗進一步延伸至其家族故事、不同產業的變化,以及中區的過去與現在的樣貌。希望以「生活史」的建構讓群眾更認識舊城生活圖像;而這些女性所見證與道訴歲月故事,亦可視為是一個台灣近代城市歷史的縮影。

東海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故事組團隊採訪中區在地商家「米花」

翻出學院的圍牆,走進真實的生活場域 東海大學中文系向來擁有悠長與蓬勃的創作傳統,多年來也養成相當可觀的作家群;學院派的書寫訓練引導學生進行的書寫多半指向純文學創作,並以虛構式的小說、抒情式的散文或詩歌為主要創作體裁。此次計畫讓學生自身的書寫進一步拓展到不同的創作層面,師生共同走近真實生活場域,投入另一種有紀實性質、以實地踏查與採訪作為書寫基礎的報導文學與非虛構寫作。文學創作除了可以作為自我表述的載體,還有「為他者代言」的另一層意義。而學生在就學大學的數年當中,如能透過進入在地生活場域,以對話、採訪建立對地方更深層的認識,對於臺中這個地方也將因此產生更深厚的情感連結。

對應場域特色開展出的多元敘事力成果 執行計畫過程中,團隊在「故事蒐集」與「文化轉譯」的行動主軸下,前後推出了小說創作、紙箱劇場、故事櫃策展與城事劇場的工作成果。中文系學生涂瀞尹在跟隨團隊進行幾次採訪工作之後,將中區的卡拉OK、東南亞移工,結合自己年幼時在泰國的成長記憶,創作了一篇名為:〈科摩多龍〉的小說,並拿下當年東海文學獎小說組銅質獎。此外如表演藝術與創作碩士學位學程學生,以紙箱打造微型劇場,濃縮受訪人物與其生活場域所發生的故事;2021年底團隊亦在臺中市役所推出以中區女性生命歷史為靈感、結合「舊城/新生」隱喻的戲劇:《閣樓上的顯影少女》,在中區古蹟演出在地生活記憶。2022年蔡奇璋老師、高禎臨老師與工設系李俐慧老師合作出版以市場為主題、為兒童創作的繪本系列:《乘著繪本逛菜市仔》,以及對應108課綱出版的《翻閱城事:你不知道的中城小歷史》;以上皆為大學端師生透過敘事力轉譯呈現地方故事的豐富多元成果。 2022團隊出版《翻閱城事:你不知道的中城小歷史》之新書發表會現場

讓更多人看見臺中的人物故事與歷史記憶 今年十一月份團隊將數年的採訪成果加以集結成冊,出版了《中城浮世繪:生活劇場裡的女性圖像》一書。臺中中區是一個極具時間感的舊城,烙印在此處的是一段從清末、日治、戰後一直到今天的城市發展歷史;書中的女性提供了一個截然不同於官方論述與主流價值的生活圖像,她們的年紀遍佈各個年齡層,從二十幾歲到八十幾歲,透過她們的談話與回憶勾勒出從過去到現在的中區庶民歷史。本書並由團隊成員中文系趙宇賀同學為每一位受訪女性進行手繪插圖,在編輯上採用了劇場的分幕方式,她們在其人生的舞台上認真地扮演好各種身份,也象徵著女性們是不同時代裡不可或缺的角色。書籍在印刷風格上以紅色凸顯性別意義,線裝方式編織女性生命篇章,封面則是以每一幅插圖中女性生活關鍵物所組成。東海大學中文系高禎臨老師表示,雖然這本書裡採訪的對象僅僅是生活在舊城的平凡女性,但每一段真心以對的人生就是文學值得書寫的事。 此書作為學院師生走出學校與地方連結、進行社會實踐的具體案例。東海大學師生透過真實的田野採訪、場域踏查,以文字為地方留下記憶,強化並落實了自身的社會責任的同時,也開拓了人文學更多元的發展向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