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黃埔百年」最傳奇淒美的愛情故事-張靈甫與王玉齡【黃埔建校建軍百年系列專文之1】

樂聯網/吳 學宜 2023.11.30 08:18

圖/文:廖念漢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國文豪托爾斯泰

在黃埔眾多殉國的名將夫人中,年紀最輕、顏值最高、結縭最短、守寡最長的非張靈甫夫人王玉齡莫屬。兩人幸福的時光,如流星劃過暗黑的蒼穹,像櫻花盛開在絕美的時刻般短暫。

少女情懷總是詩。17歲的她恰如席慕蓉《一棵開花的樹》,佛賜她五百年的塵緣,在她必經的路上邂逅了張靈甫。她毅然選擇42歲的他,當兩人還浸淫在新婚喜悅時,「孟良崮」戰役卻讓她從19歲守寡至94歲。這種從天堂墜落地獄的淒涼,恰如陳陶筆下《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王玉齡。(作者提供)

漫長75年的歲月,每張照片上都彷如AI換臉般令人驚嘆,朝如青絲暮成雪,美少女到老媼婦…………
在抗擊日寇及國共內戰中,超過19萬黃埔人的家庭破碎,但像王玉齡這位「亂世佳人」,無疑是名將夫人中最錐心催淚的劇本之一。

戰爭有四多:寡婦多、英雄多、孤兒多、以及發戰爭財的政客多

王玉齡臨終前對這段淒美的婚姻,無怨無悔,因為在記憶深處裡,永遠停格在理髮店初次相見的大男生,一個對著她緊盯不放的大男生。最後方知這個「無禮」的大男生,竟是剛剛大敗解放軍於「漣水」的大英雄-74師長張靈甫中將。其實對一位高中剛畢業的女孩來說,吸引她的不是中將官階,而是他帥氣幽默及淵博的歷史觀。

對王玉齡這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名門閨秀,父母雙親均家世顯赫,因此對打仗的「丘八」不會有太好的觀感,但經過湖南省主席程潛的拜訪後,此不可能的「說媒任務」已敞開了大門。程半開玩笑地說道「張將軍是北大歷史系的高材生,是位能征善戰的儒將,今年才32歲…」,這句善意的謊言,讓這位戰功彪炳、時年42歲的張靈甫瞬間漲紅了臉。

「抗日名將」張靈甫。(作者提供)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

一樁天賜良緣就這麼定下來了,在匆匆趕赴南京晉見蔣介石的旅途上,張靈甫在火車上深情款款的對她說:「我討了一個好老婆,這比什麼財富都重要,我要討飯的話,我老婆可以給我拿碗。」這句另類「非典型」的情話,讓張玉齡心中再也擠不進第二個男人。

「早知道他那麼愛我,我就早一點嫁給他,這樣可以多一點相處的時光…」王在半世紀後的真情告白,仍令人潸然淚下。古今中外,英雄與美人的故事不勝枚舉,但像這樣「美麗與哀愁」的淒美結局並不多見,兩人仿如周瑜小喬穿越千年時空,演出現代版的《赤壁賦》:「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35歲死於箭傷,小喬終身未再嫁。)

王玉齡(右)與張靈甫(左)的愛情,是「黃埔百年」最傳奇淒美的故事。(作者提供)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

軍人在戰爭期間,國家與家庭永遠沒有兩全其美的選項。對張靈甫這位「文北大、武黃埔」,經文緯武的奇男子來說,在踏進「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的陸官大門時,就已經做出了「我死則國生」的抉擇,因此他成為日軍最感恐怖的「支那」將領。他豪氣干雲的名言-我瘸何足惜!只要中華民國可以站立起來!。何等的英雄氣概。

國軍要是有十個74師,何愁不能統一

這是蔣介石對張靈甫最高讚譽之詞,然所謂「譽之所至、謗亦隨之」,再加上張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因此得罪不少學長,這在戰場上往往讓自己陷入險境。所以在「孟良崮」戰役時,就被忌恨他的學長李天霞將軍演出「陽奉陰違」、見死不救的悲劇,坐視74師任由華東野戰軍包圍殲滅,實令人憤慨,也讓「親愛精誠」的校訓蒙塵。

孟良崮戰役,是毛澤東精心策畫國共內戰的首戰,因為74師是國軍五大王牌軍之首,對解放軍形成一種無法戰勝的恐懼氛圍,只要能殲滅張靈甫,就能迅速瓦解國軍的士氣,動搖全軍的戰鬥意志。是以張靈甫第一張骨牌倒下的連鎖效應,遠超過日軍戰神三本五十六所羅門群島之死。

檢視歷史真相,當時把全副美式重裝備的機械化師,調派至遍地硬石山丘的地形作戰,並將坦克重砲等武器留在駐地,此項大陰謀的策畫者,就是大匪諜劉斐及郭汝瑰欺騙蔣介石的傑作。對戰史有研究者皆知,74師是國民黨的模範師「御林軍」,張靈甫成為最優先被「解放」的對象,此乃「西北坡」精心策畫的大棋局,張靈甫非死不可。

王玉齡當時只是少女,焉知其夫君是被匪諜設局,四十多年後,其已明瞭張靈甫非指揮失當、驕兵輕敵而敗北。所以多次在媒體替其夫大力澄清,並強烈要求中共將「擊斃」二字刪除,因為生前遺書是最好的見證,歷史絕不容許汙衊。經其堅持努力下,終於還了張靈甫、蔡仁傑等殉國將領的清譽,中共也承認了張對抗日有不可抹滅的卓越功勳。

「抗日名將」張靈甫。(作者提供)

王玉齡逆增上緣,不向命運低頭,清高清白的一生,活出精采,值得喝采。今「黃埔百年」將屆,張夫人雖已追隨夫君而去,在其辭世三週年之際,黃埔人悼念其崇高懿德之處有三:

第一、忠於國家、忠於丈夫,含辛茹苦教育兒子成為傑出的企業家,並且照顧其夫前妻子女的生活,其胸襟風範令人敬佩。

第二、逆增上緣,為了能在美國工作,努力不懈考取了紐約大學(財經會計),半工半讀四年取得學位,先後在醫院及美國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至退休,自力自強的獨立精神讓人讚佩。

第三、為平反中共文革時不實謠言,為其夫清譽據理力爭、面對中共的「柔性攻勢」,不卑不亢,其高尚人格贏得兩岸尊重。

兩情若是常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

昔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最後終於等到其夫-薛平貴大將軍凱旋歸來,而王玉齡的淒楚遠勝過王寶釧,因為她心中沒有盼望,奇蹟不可能出現。最可嘆的是因為種種因素,沒有找到張靈甫真正骸骨埋葬之處,王只得在上海玫瑰園建造一個「衣冠塚」,並在墓碑旁提詩一首,將永恆的初心勒於石上:

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淒淒往事怯重溫。

王玉齡(右)與兒子。(作者提供)

有人問,張靈甫到底愛江山多?還是愛美人多?

張靈甫在做這兩件事時不可打擾,第一是與蔣介石通電話,第二是給王玉齡寫信。由此可知,張靈甫不是唐明皇的「江山情重美人輕!」,而是像林覺民對新婚妻子林意映的訣別書,否則他不會在舉槍自盡前從容寫下遺書,在國與家之間作了最好的選擇,而王玉齡會心一笑。

作者廖念漢,為陸軍官校通識中心名將研究老師、黃埔基金會顧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