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預防大腸癌!醫:定期篩檢對象擴及至 45 歲更完善

Heho健康網/陳韋彤 2023.11.29 00:17

雖然今年大腸癌首度被擠下「癌王」寶座,但不代表它未來就沒有威脅!不少大腸癌的病友,在確診前都自認為飲食正常、有規律運動,所以零風險,但事實上,健康生活習慣只能降低風險,並非完全無可能。醫師提醒,盡早開始進行篩檢,若為陽性者應接受大腸鏡檢查與手術,放著不管只會讓病況惡化。

過去大腸癌一直穩坐癌王寶座,每年都是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國民健康署 110 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 1 萬 6,238 人,共 6853 人死於大腸癌。需特別注意的部分是,近 9 成大腸癌發生於 50 歲以上民眾,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 1.5 倍,但過往篩檢性別比以女性為多,男性更不應該忽略最初步的篩檢。

生活習慣健康仍可能罹患大腸癌!

今年 65 歲的林先生自述過往有規律運動,飲食也清淡,因此從來不認為自己有確診大腸癌的可能。直到 8 月,剛好醫院告知符合免費大腸癌篩檢資格,聽完說明後,發現篩檢過程不難,因此就接受大腸癌篩檢,後續被通知採便結果異常,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為大腸癌第一期,有息肉與較大的腫瘤需要切除。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瀚模說明,健康生活習慣,也只能降低大腸癌發生率,不會零風險。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者,每 2 人就有 1 人有大腸息肉,每 20 人就有 1 人有大腸癌,雖然肛門痔瘡、傷口等也會影響結果,但他強調,「千萬別賭那 1/20 的機率,認為疾病不會找上自己。」

大腸癌是可預防的癌症之一,早期癌(第 0 至 1 期)易治癒,且 5 年存活率達 9 成以上,但第 4 期大腸癌存活率則剩不到 2 成。邱瀚模強調,大腸癌幾乎是沒有症狀的,若已有明顯不適症狀往往已經來不及,越早進行篩檢,才能及時揪出異常,治療將能有更多選擇,也能增加存活率。

邱瀚模

切勿放任息肉病變,陽性者務必做大腸鏡追蹤

因此,篩檢為陽性者,下一步應進行大腸鏡的追蹤。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賴正大指出,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找出隱藏在大腸中的息肉,大部分息肉在發現的當下即可切除,不必再另外進行手術,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進一步惡化為大腸癌。

過往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者,後續有在進行大腸降檢查者,2021 年僅 70.6%。賴正大提及,大腸鏡檢查需要進行前期的清腸、飲食限制,時程上往往耗費 3 天,對病人而言確實比較麻煩。但邱瀚模表示,若超過 6 個月未做大腸鏡確診,放任息肉在體內發生病變,之後罹癌風險會增加 30%,如果一直未做進一步確診,大腸癌死亡風險將增加 64%,不可不慎。

大腸癌年輕患者增加,篩檢有機會擴及 45 歲民眾

大腸癌的發生年齡層約從 50 歲開始進入高峰,但賴正大指出,近年發現年輕患者比例有上升,往往以為是嚴重痔瘡或排便習慣改變了,才前去診斷,最後發現是大腸癌。也注意到這群人常輕忽症狀,甚至不願接受正規治療。因此目前醫界也有在討論將大腸癌篩檢年齡下修,才能擴及更多潛藏的患者。

不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目前仍是建議年齡介於 50 至 74 歲的民眾,務必每 2 年 1 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定期篩檢可降低 29% 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 35% 死亡率。若檢查結果如為陽性,則需到醫療院所進一步確認,絕不要錯過黃金治療期,並確保腸道的健康。

邱瀚模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瀚模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賴正大

延伸閱讀:

工作時間長、愛憋尿才會泌尿道感染?醫:女性也別輕忽「泌尿道結石」可能性

你篩了沒?「兩族群」 B、C 型肝炎免費篩檢 20 萬藥費政府幫你付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