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大葉大學以德國師徒制培養學生實作力與創新力,工學院、護理學院師生研發團隊提出綠能科技、智慧防災、健康照護等創新發明成果,挑戰中華創新發明學會、俄羅斯阿基米德國際發明協會主辦的「2023第十四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勇奪5金4銀。
▲大葉大學工學院李清華院長(右二)帶領學生研發廢車用鋰鐵電池與三元鋰電池正負極混合物。(記者林明佑翻攝)隨著電動車興起,衍生出新型態廢棄物車用鋰電池,李清華院長從5年前就響應SDGs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s13「氣候行動」,帶領學生著手開發車用鋰電池的回收技術,獲得多項專利。環工系碩士生黃梓倫指出,此次榮獲金牌的「廢車用鋰鐵電池與三元鋰電池正負極混合物之回收」使用濕法冶金法來回收廢棄車用鋰電池中的有價金屬,不只是讓資源可以再生,也讓電動車的廢電池可以得到妥善處理,避免汙染環境的問題。
▲大葉大學校發長黃俊杰(前排中)帶領電機系研發團隊在發明展榮獲1金3銀。(記者林明佑翻攝)因應「氣候變遷因應法」實施,碳盤查成為產業的重要課題,參與金牌作品「無線低壓交流電監測物聯網系統應用於企業及產品碳足跡盤查」開發的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生蔡承祐表示,在蔡渙良老師的指導下,實驗室因應永續趨勢與產業需求,開發結合物聯網技術的電壓電流感測器,這項發明可以計算電壓、電流、功率、用電量、功率因子、頻率6個電氣參數,方便工廠盤查碳足跡,數據會即時回傳,管理端可以隨時監測電力使用情況,系統也會在察覺電力異常時提醒。
▲大葉大學消防學程周中祺老師(右)指導王柏崴同學(左)開發建築類文化資產智慧化風險評估與防災設備輔助系統。(記者林明佑翻攝)有感於現在有許多古蹟和文化資產活化再利用,但隨著用途不同,災害風險因子也不同,消防安全學士學位學程大二生王柏崴參與產學合作的金牌作品「建築類文化資產智慧化風險評估與防災設備輔助系統」,是多元偵測的智慧防災系統,可以感測當前環境狀態,分析場所可能發生哪些災害,提供防災建議,並在災害發生時緊急因應,實踐SDGs11「永續城鄉」的目標。
校發長黃俊杰帶領的電機系研發團隊抱回1金3銀,黃俊杰校發長強調,實作學習是大葉大學的辦學特色,透過德國師徒制的傳承,老師帶學生、學長姐帶學弟妹,觀察生活問題與產業脈動,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DGs相關議題,提出讓生活更好的創新發明,比如此次獲得金牌的「高效染料吸附裝置應用於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就是針對綠色能源趨勢,改善製程以提升效益。
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歐信良的實驗室團隊榮獲1金1銀,張博彥同學說,人工膝關節植入人體後容易發生鬆脫的問題,實驗室以新技術開發「磁控濺鍍成長鍶摻雜氫氧基磷灰石薄膜之特性研究並應用於鈦合金生醫植入材」,提高醫材與骨頭整合的效果,讓病患可以恢復得更好,很開心能獲得金牌肯定。
「2023第十四屆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共有12個國家、415件作品參加,大葉大學總計囊括9面獎牌,5件金牌作品分別是:校發長黃俊杰指導電機系大三生沈棕邦、研究生陳建誌、何映融開發的「高效染料吸附裝置應用於染料敏化太陽電池」,工學院院長李清華帶領校友盧冠燊、環工系博士生黃于睿、碩士生林媚雯、黃梓倫發明的「廢車用鋰鐵電池與三元鋰電池正負極混合物之回收」,資工系主任蔡渙良與資工系碩士生李柏賢、蔡承祐研發的「無線低壓交流電監測物聯網系統應用於企業及產品碳足跡盤查」,消防學程副教授周中祺執行國科會產學計畫,大二王柏崴、環工系博士生上官莒中與瑞宸興業副總許靖旻合力開發的「建築類文化資產智慧化風險評估與防災設備輔助系統」,以及醫工系助理教授歐信良指導大四生張博彥研發的「磁控濺鍍成長鍶摻雜氫氧基磷灰石薄膜之特性研究並應用於鈦合金生醫植入材」。
4件銀牌作品則是:校發長黃俊杰帶領電機系研究生林羽婕、張瑜軒、大三生陳昱儒發明的「新型高效能二維奈米結構之超級電容裝置」,校發長黃俊杰與雲科大黃建盛老師合作,指導研究生王叡馭、黃大展研發的「低成本和快速製備天線的方法」,校發長黃俊杰黃俊杰、電機系助理教授卓昀劭、研究生王叡馭、黃大展、大三生簡瑋村與簡瑋成開發的「利用射頻濺鍍聚四氟乙烯薄膜應用於氫氣專用不鏽鋼管件銲道抗腐蝕」,以及醫工系助理教授歐信良與醫工系大四生江彥熹發明的「高品質二硫化鉬/二硫或鉑雙層凡德瓦異質結構之製備並應用於氣體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