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彰化縣無形文化資產「彰化新港十八庄送大爐」,於26日辦理「送大爐」、「犒兵賞將」、「謝神大戲」等活動,下午1點30分由112年值年爐主汴頭村永慶宮暨十八張慶安宮恭送天上聖母暨聖大爐回伸港福安宮,113年由溪底村泰平宮接任聖大爐,縣長王惠美及福安宮代表舉行稟告儀式,將在地居民的心願上達天聽,祈求媽祖持續保佑在地平安。
▲15村18庄陣頭集聚彰化伸港福安宮迎接聖大爐。(彰化縣政府提供)「彰化新港十八庄送大爐」民俗活動午前由溪底村泰平宮奉送先鋒回宮繳旨,午後由汴頭村永慶宮暨十八張慶安宮恭送天上聖母暨聖大爐回宮,並於傍晚舉行犒兵賞將儀式,晚間舉行謝神大戲之謝平安活動,祈求媽祖保佑居民安居樂業、民生風調雨順、經濟五穀豐登。
「彰化新港十八庄送大爐」歷史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當時伸港濱海,經泥沙淤積而形成海埔新生地,久而久之形成沙洲聚落,地區涵蓋十八庄,當地居民透過合作闢植開墾,加上商賈貿易帶來媽祖信仰,遂以福安宮為中心,發起十八庄共同輪迎媽祖的信仰活動,海口文化與媽祖信仰為共同生活經驗,從此建立當地獨特且具凝聚力之信仰圈。
「新港十八庄」涵蓋伸港全鄉共十四村與和美鎮一里,共十五個村里共同動員舉行,除了年底「送大爐」主要民俗儀式之外,年初媽祖生暨釘符、七月普渡、秋季媽祖飛昇日等四大儀式貫穿一整年的年節行事,其中在送大爐儀式當中的「陣頭聘請」、「獻豬羊」與「擔飯擔」的準備上,從中可見輪值村里召集整合的用心及積極參與度。
送大爐儀式並且更保留泉州人謝平安需在冬至前辦理完成的習俗,反映在地民間高度文化認同,進而展現在地具統合性及社會生活文化特色,足見歷史傳承之價值,更顯現文化資產價值保存之必要性,因此「彰化新港十八庄送大爐」民俗活動於109年5月12日經彰化縣政府登錄為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