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海神」來了破紀錄13隻 潮境保育區驚艷!

台灣好報/ 2023.11.24 19:44
▲大西洋海神海蛞蝓。

【記者 黃日郎/基隆 報導】隨著東北季風的到來,屬於冬天的生物逐漸地在海邊出現,望海巷潮境海灣保育區潮間帶這兩天迎來遠方的嬌客,傳說中的藍天使-大西洋海神海蛞蝓(Glaucus atlanticus),出現在基隆長潭潮間帶,而且數量高達13隻,其中緣邊海神海蛞蝓更是首次發現,讓海科館長期進行海灣研究、監測與紀錄的海洋生物和底質變化的研究人員與志工們雀躍不已!

▲發現很像緣邊海神海蛞蝓。

海科館館長陳素芬指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座落於基隆市望海巷潮境海灣旁,從籌備處的潮境工作站至今已經邁入20年,目前潮境海灣在海科館與基隆市政府長期合作下來,保育區的成效有目共睹,海科館長期進行海灣的研究、監測,並以一個月兩次的方式帶領志工於潮間帶定觀,並進行穿越線(調查線)記錄生物及底質的變化,潮間帶四季各有特色與驚奇,春天的藻類、夏天的豆仔魚、秋冬季偶而也會出現令人驚喜的生物,如昨出現傳說中的海神-大西洋海蛞蝓。

海科館表示,2010年臺灣第一次出現大西洋海神海蛞蝓,2013年12月1日長潭潮間帶首次發現,2021年2月4日第二次出現,而於昨(2023年11月21)日海科的定觀中再次出現,截至今(11月22)日共發現13隻,潮間帶定觀這天海科館志工們拉著穿越線走在潮間帶時,發現滿地的憎帽水母,通常這是海神降臨的訊號,隨即開始留意周圍的小潮池,當第一隻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的照片上傳到工作群組時,驚歎聲頓時響起「海神來了!!」

▲海神海蛞蝓彼此間也有互動,當兩兩靠在一起時,會利用像手指頭般的露鰓戳來戳去、試探彼此,有的看起來像是嘴對嘴互咬,有的則像觸電後瞬間扭動身體,接著從身體的側邊伸出透明的生殖器,找機會結合交配。如果彼此背靠背、和水面呈垂直姿勢的「背對背擁抱」,生殖器結合成功率較高,反之,找不到「特殊體位」的那對,往往會放棄交配。交配的時間約三十秒,也見到有些正從生殖孔排出透明帶點白的卵團。

海科館提醒,憎帽水母、錢幣水母及帆水母這三種體型不大卻帶著蛋白毒性的刺絲胞動物,常是大西洋海洋海蛞蝓的食物,牠們會將吃下的水母刺絲胞聚集在手指狀的裸鰓前端,轉化成自己的秘密武器,用來防禦及補食,因此雖然大西洋海神海蛞蝓很美麗,但是有毒,因此請用欣賞的角度觀看,而不要好奇去觸碰牠。。

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說明,海神海蛞蝓這一類以僧帽水母、錢幣水母等為食的生物,也是大自然控制僧帽水母不會過度繁生的自然平衡,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會將空氣吸入胃內的氣囊形成氣泡,讓自己漂浮在海面上,追逐著食物在海面上到處漂流,體型身長約1.3~4公分不等的海神海蛞蝓。它們很特別的漂流行為是面向天空是藍銀色「腹部」,海面下的灰白色則是背部,體色加上仰式漂浮法是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自我保護的方法之一。21、22日出現在長潭潮間帶的大西洋海洋海蛞蝓體長約2.5公分,最初在上午看到7隻,昨天最後總計竟然高達12隻,而今天上午再發現1隻,而且是另一種緣邊海神海蛞蝓(Glaucus marginatus),真的是首次在北部紀錄。

這是破紀錄的觀察數量,也因此除了看大西洋海神海蛞蝓覓食僧帽水母和錢幣水母的過程,也有機會看到個體間互動的情形,包括生殖孔及伸出透明的生殖器準備交配的難得鏡頭,而這來自大洋的藍天使傳說也成就了冬日潮間帶的驚艷。(照片海科館提供)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