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蠶業轉型生物技術產業 生技產品迎潮流

客家電視台/吳湘屏 鍾雄秀 臺北/苗栗 2023.11.24 12:51
農民過去栽桑養蠶主要是為了抽蠶絲,如今產業轉型,農業部苗栗改良場創新研發,走向生物技術產業,包括了美容保養品、生物醫學材料等等,看好未來蠶絲蛋白等等生技發展。 苗改場技工 李怡瑗:「現在這區的蠶 養到現在五齡了,像這個 像這個 牠不想吃了頭抬起來,就是五齡蠶 五齡蠶,看牠像 就像我們煮熟了一樣,很懶 所以叫熟蠶。」 蠶寶寶的一生,從幼蟲發育到最後第五齡末期,不逾一個月,接下來進入吐絲和圓繭階段,李怡瑗是苗栗農改場資深技工,看著臺灣蠶業從高峰走向沒落。 苗改場技工 李怡瑗:「我在這改良場工作將近40年了,今年39年,就是說我從大湖農工蠶絲科畢業,也39年,我畢業到現在,從小女生養(蠶)養到現在快退休了,家裡也是因為(養蠶),小孩可以說是被蠶寶寶養大的,可以這樣說。」 栽桑養蠶是需要高度勞動力的系統化產業,這間從日治時期蠶絲株式會社,轉型至今的蠶絲公司,員工逐漸高齡化,業者坦言大環境缺工。 蠶絲業者 邱新霖:「那時候我們也有建議蠶業改良場,來希望農民可以幫我們種(桑樹),讓我們來收購,鼓勵他們種桑葉,蠶葉改良場也有辦這個活動,結果呢,第一點要租田也不容易,說要租廠房來做,還是要一筆資金,那我們後來還是無法推廣。」 臺灣目前僅存幾家蠶絲公司,蠶絲原料無法自給自足,多半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這家國內最大蠶絲公司生產基地在泰北,近年來主打瑜珈健康生活。 蠶絲公司設計總監 林燕雀:「蠶絲其實它就是最好的生態循環,它從種桑養蠶開始,它可以節能減碳,然後呢在脫膠的過程當中,它會有產出絲膠,絲膠它回收之後呢,又可以產出很好的一個蠶絲蛋白,然後做為生技的保養品。」 蠶絲是自然界中唯一天然長纖維,被稱為人體第二層肌膚,數千年來的發展證明,是最好的生態循環系統之一,除了傳統蠶絲製品,更看好蠶絲蛋白等等生技發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