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主筆李彥謀/特稿)藍白合至少有兩個層面,一是侯友宜與柯文哲的合,另一是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合,外界多聚焦於侯柯合,忽略黨與黨的合,國民黨與民眾黨亦未把事情簡單化,僅處理總統大選的配對問題;因為,柯文哲心懸的是國會席次,國民黨中央也要拼立委過半,這就是藍白合卡住的主因之一。
對民眾黨來說,柯文哲一人政黨,一句頂萬句;但這次柯文哲在馬英九基金會協商後,回到黨內受到極大壓力,年輕選票也流失,促使他急踩煞車,無法一意孤行,需兼顧立委選舉的考量。
國民黨較複雜,黨主席是朱立倫,侯友宜是總統參選人,誰該是「藍白合」的主導者?理論上,朱立倫要為總統、立委選舉負責,一旦總統失利,面臨被逼宮下台,立委選得不好,同理亦然。
據了解,朱立倫的底線是:「只要能贏,誰正誰副都沒關係」;對侯友宜而言,他也有他的立場,如果他必須為副,能否說服支持者,畢竟侯仍有二成以上的支持度。
據指出,反對侯友宜為副的支持者,多為黨內本土派與地方派系,要讓這些系統接受柯文哲為正,可能要由黨中央進行疏通與化解,重要的是黨內程序,透過中常會或中央全會的決議,不論侯為副,或接納柯文哲,過程必不可少。
民眾黨內有和、戰兩派,國民黨也是,眾人在民調規則裡大玩文字遊戲,3%、6%、專家評估、排除某些機構民調效應等;其實,他們所委託的民調,包括「柯侯配」、「侯柯配」,都能領先「賴蕭配」,換句話說,誰正誰副並不重要,除非只有「柯侯配」能贏,否則如何讓侯友宜心服口服接受副手?
從這個角度,侯友宜希望以「總統參選人」身分出戰,無可厚非,然柯文哲不願意,他咬住自己的民調優於侯友宜,沒有顧及選戰仍要堅實的組織陸戰;他兩次台北市長選舉,多次提到陸戰的重要性,若沒有國民黨14席縣市長與三分之一立委的輔選,僅靠空戰不可能獲勝。
總之,柯文哲私心較盛;侯友宜則是聲望重挫後失去主導地位,又不願引頸就戮;朱立倫是續玩宮廷政治,未利用黨內程序把藍白合端上檯面;馬英九的介入,讓人看到更多中國介選的實質。
藍白合一拖再三,耗掉這些政客們最後的信用,更對他們未來處理國家大事的能力,倒吸一口涼氣。
【更多引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