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新屋、觀音區是海洋客庄,過去漁民透過牽罟、石滬等方式捕魚,不過隨著動力船發明,傳統漁法逐漸式微,多數有牽罟經驗的耆老,年紀都已超過80歲。民進黨桃園市第二選區立法委員黃世杰今(23)日出席客家牽罟紀錄片《海脣人紀事》首映會時指出,擔任立委以來,多次向客委會、客傳會提出拍攝紀錄片的構想,盼望延續新屋的海客歷史記憶和文化,讓大家知道海螺館不單只是一棟建築物或空間,或只有歕嘟,希望更多人記得那個時代的記憶。
出席客家牽罟紀錄片《海脣人紀事》首映會。圖:黃世杰競辦提供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拍攝客家牽罟紀錄片《海脣人紀事》,今日在永安海螺館舉辦首映會,包括立委黃世杰,客家委員會副主委周江杰、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導演江國賓、受訪耆老、在地鄉親等人出席首映會,一起深入認識我們祖父輩記憶中的海洋客庄故事。黃世杰有感而發地說,他是客家子弟,家族世居新屋沿海,阿公曾販售漁獲維生,父親年少時也參與過牽罟,所以與海洋客家文化有很深淵源。台灣客家人多居住在淺山地區,只有新屋、觀音客家人偎海而生,甚至發展出全台唯一的客家漁港「永安漁港」。
《海脣人紀事》今日在永安海螺館舉辦首映會。圖:黃世杰競辦提供
黃世杰提到,過去在桃園市政府服務時,他就曾到地方辦座談會,邀請熟悉牽罟、海客文化的耆老跟人士出席,進行深入討論。他說,1950年代戰後初期,牽罟是帶動新屋經濟發展的核心活動,當時新屋甚至有酒家、電影院等,繁榮程度可見一斑。
黃世杰認為,有扎實的文史資料,才能成為施政根基,讓文化傳承更有力量。雖然現在有許多以牽罟或海客文化為題的影片,但還缺乏一部真正連結社會、歷史、文化脈絡的紀錄片。透過耆老珍貴的口述歷史,闡述先人智慧結晶,牽罟活動中團結與分享的精神,更要彰顯新屋地區發展史的紋理。
黃世杰強調,文化力就是國力,因此他也向中央爭取經費,協助新屋客家古蹟「范姜祖堂」、「葉芳題老屋」的維護,讓新屋的無形文化遺產、有形文化資產,都能得到保存與傳承。不僅傳承文化,也希望為具備發展深度觀光潛力的桃園沿海,打下更好的基礎。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