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楊蕙如捐贈宮廟錫藝暨大觀音亭興濟宮錫藝展

大成報/ 2023.11.21 23:56
新聞圖片

【大成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位於府城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錫藝展暨楊蕙如錫藝捐贈展,於11月20日上午10時30分盛大開幕,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國立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等、臺南市政府民政局副局長吳明熙等貴賓到場致賀,相當肯定亭宮在有形和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貢獻,足見是「宮廟博物館」典範。


錫器原本是民間日常用品,有「賜福」、「惜福」之吉祥喻意,之後被廣泛應用於宗教祭祀禮器,各大宗教寺廟中均可見到,隨著錫貴重金屬價格高昂,和製作匠師的人才凋零,錫製品減少。 年輕錫工藝師楊蕙如師承鹿港知名人間國寶陳萬能,打造一對「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錫器對聯,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展出1年後,在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引荐下,表達有意願捐贈給本亭宮。


宮亭表示,楊蕙如並著手整理亭宮錫製禮器,籌劃佈置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錫器展,於11月20日上午10時30分開幕,當天並將其錫藝品正式捐贈給本亭宮收藏。


董事長吳福春歡迎與會來賓,錫器工藝日漸沒落,但欣見年輕工藝師有意傳承,還能將本亭宮錫製品整理,以廟內現有家具,再委請書法家揮毫,展現較高規格參觀環境。


陳濟民局長等貴賓,肯定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平日推動宮廟內傳統工藝文化保存工作,尤其是近年來全力推動文化宮廟目標,和成功大學合辦國際學術研討會,讓宮廟不只是參拜空間,還能讓民眾欣賞到匠師傳統工藝。


亭宮和成大合辦國際學術研會,甫於19日落幕,參加研討會來自韓國、馬來西亞、越南等外籍學者,在成大陳益源教授帶領下,參觀錫藝展,對臺灣宮廟推動文資保存留下深刻印象。


與會者也對於楊蕙如擁有深厚文學素養,更能在陳萬能大師門下學習下從事錫器製作,且目前還在成功大學修研博士學位,是一位認真年輕工藝師,也高興能和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合作,將錫工藝製品讓更多的人認識。


人間國寶陳萬能大師特別出席並表示,錫製品已漸漸沒落,但是今日之創新就是明日之傳統,工藝師必須求新求變產生更多創作,才能堅持傳承這份技藝。


楊蕙如表示,感謝人間國寶陳萬能、師母伉儷及鹿港萬能錫舖所有成員、府城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大力支持傳統工藝文化傳承、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習計畫」,使得傳統工藝能有系統進行文化傳遞與技藝傳承,以及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傳統工藝接班人計劃長期扶植與支持,共同促成傳統技藝傳承文化之美事。 此次宮廟展覽錫藝品,包括花矸五賽、紅柑燈、五牲盤、禮瓶爵、燭台、果盤等60多件,做為供奉神明禮器,造型也以六角型「六六大順、四時平安」,或裝飾以吉祥紋飾,線條之流暢,不得不驚嘆早期匠師獨特之美學素養,甚具欣賞價值。


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錫藝展,楊蕙如錫藝捐贈宮廟,亦同時協同以下協助,包括:展覽空間規劃-方啟文,為臺南陶藝家、「因子生活工作坊」主理人),由臺南資深陶藝家方啟文所規劃,方老師應用亭宮現有傳統傢俱,結合傳統祭祀錫器與美學共同呈現;唸歌演唱―周定邦(2023傳藝金曲獎最佳作詞入圍、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特別邀請台灣說唱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周定邦共同協力,創作譜寫《台灣拍錫工藝傳承歌》,並唸唱演出,希冀透過臺灣唸歌譜唱人間國寶陳萬能打錫家族歷史與工藝傳承故事;書法題字―洪荒(本名:洪傳驊,鳥蟲篆刻家、香港移居臺南書畫家),書畫家洪荒善於懷素狂草書風、自創混體書;本次展覽以篆書題書錫器器名,及「花矸五賽」狂草題書層層開展出錫器文化氛圍。


楊蕙如捐贈宮廟錫藝作品《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緣起於在傳統上,重啟廟門會將「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書寫於黃紙上張貼於廟門,作為廟門開啟之神聖儀式;作品參考藝術家席德進在臺灣民俗田野紀錄中的廟門照片,重新以錫工藝複刻詮釋,再現傳統文字表現及意涵;另,僅就她個人錫藝歷程分享如下:


1、因專注挫敗而不斷挑戰:2011年7月開始,蕙如一邊工作一邊學藝,每逢假期往返臺南鹿港,全年無休,長達5年進行「人間國寶」傳習計劃,跟萬能師、師母一起在錫舖學習熔錫、打錫、焊錫;過程中挫折、失敗不斷,但往往能在和萬能師討論後,逐步修正,緩慢地打穩錫工藝技藝基本功。


2、傳統技藝傳子、傳媳不傳女:


(1)2016年傳習藝生蕙如於傳習計劃中順利結業,成為臺灣第1位錫工藝女弟子。


(2)「人間國寶」傳習制度建立提供了傳統技藝不外傳契機,也重新定義家族技藝只傳兒子、媳婦不傳女兒過往,開啟外界有機會認識技藝文化,並逐步釐清傳統工藝並非聚焦於個人或物件,而需整體看待新定義。


3、從傳統文化中開新路: 萬能師常說,「今日的創新是明日的傳統」。離開錫舖後的工藝路途並非容易,舉凡工藝創作、工藝教學、示範,甚至於工藝研究、成立工作室,都是嘗試路徑,希望透過新世代語境,以更為生活化方式來推廣臺灣傳統錫工藝。


4、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 傳習計畫源自於文化資產局的政府政策,她藉由社會資源學習傳統技藝,歷經10年,希冀以錫工藝新創作品「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捐贈府城亭宮,傳遞傳統技藝文化新人傳承,並同時循傳統文化規範以技藝成果回饋與社會分享,期盼答謝萬能師牽成之美意。


楊蕙如,錫藝師承陳萬能藝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碩士畢業,現為國立成功大學創意產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經歷(2013 -2023.04國立臺灣文學館研究助理、(2017-2022)宜蘭傳藝園區傳藝工坊駐園工藝師並參與傳藝中心接班人計畫;2022年5月與陶藝家合作成立「陶錫工藝」品牌、2023經營「陶錫工藝」品牌及工作室;認證有「201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工藝傳習計畫」結業考核通過;得獎紀錄有:(1)2023博士論文《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指定對文化存續的影響─臺灣錫工藝之個案研究》,(2)獲國科會112年度「獎勵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博士候選人撰寫博士論文」;另,有關學藝過程及參展紀錄:


1、學藝過程:


(1)2005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文化創意產業-首飾金工技藝研習班(240小時)。


(2)2010-2011傳藝傳習養成工坊-傳統錫藝班(70小時/文化部文化資產總管理處)。


(3)2012-2017「國家重要傳統藝術傳統工藝錫藝-陳萬能傳習計畫」傳習藝生。


(4)2018台灣創意新秀前進法國布瓦布榭設計工作坊—傳統時尚:工藝設計。


(5)2019日本高岡傳統產業學校工作坊—梶原製作所見學。


2、參展紀錄:


(1)201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承薪成藝.重要傳統工藝美術傳習計畫成果展」臺北剝皮寮歷史街區


(2)201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藝起承薪.重要傳統藝術傳習計畫成果展」,臺北中正紀念堂


(3)20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記憶技藝.重要傳統工藝傳習計畫成果展」,高雄佛陀紀念館


(4)2015-2016 彰化縣「鹿港魯班公宴」聯展,鹿港立德文教會館


(5)201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竹薪錫藝.重要傳統工藝傳習計畫成果展」


(6)20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薪傳傳心-重要傳統工藝傳習結業藝生作品聯展」


(7)201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班人駐園工藝師作品展」傳藝工坊


(8)202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班人駐園工藝師作品展」傳藝工坊


(9)2021 文化部「臺灣文博會 砌時間:傳統工藝—一門宛如用時間堆砌起來的藝術」,松山文創園區


(10)202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班人駐園工藝師作品展」傳藝工坊


(11)202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班人駐園工藝師作品展」傳藝工坊


(12)202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泡.茶.席特展」宜蘭傳藝中心巧藝館


(13)2022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山海之間─花東原創生活節」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14)202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接班人好手路駐園作品展」,傳藝工坊


(15)2023「玉見193」品牌聯合策展,花蓮縣玉里鎮


宮廟表示,即日展期至12月8日,於每天上午10時30分至下午16時,在大觀音亭暨祀典興濟宮觀興學苑展出,歡迎各界踴躍參觀。(于郁金攝)

新聞圖片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