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美及重要外科手術越來越普及,過去台灣麻醉專科醫師不多,在進行麻醉手術也可能由非專科醫護進行操刀,因此麻醉相關死亡率高達十萬分之十二,醫師提醒至今也需注意麻醉的三大風險,不得輕忽。
如今台灣有 1500 多名有專科醫師可以善盡工作,但民眾對麻醉安全醫療的擔憂又在哪裡?台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指出,台灣首次進行「麻醉警世大調查」,顯示有四成的受訪者術前不知道由誰進行麻醉給藥,也有七成的民眾會擔心麻醉產生的健康疑慮。
另有四成的人因擔心麻醉副作用(例如醒不過來、在手術過程中醒來等),還有六成受訪者擔心麻醉藥物會傷害器官或導致死亡,故拒絕醫師提出的手術與檢查,因而錯過關鍵治療。
手術麻醉最怕 3 大風險
台灣麻醉醫學會常務監事廖文進表示,「麻醉醒不過來」、「麻醉後強烈不適」、「害怕手術中意外醒來」是民眾最擔心的三件事情,建議一定要確保幾件事來確保醫療安全。
第一為確認自己的麻醉專科醫師是誰,並且術前評估(過去病史和身體狀況)擬定麻醉計畫,術中也要監測並調控藥物,術後關注身體的恢復品質。
第二是有鎮靜麻醉、止痛和肌肉鬆弛等多種藥物,例如鎮靜麻醉是否有作用於中樞神經,其穩定度與恢復狀況如何?
理想的全身麻醉藥物需要藥效快、停藥後可以從血液與中樞神經中清除,便於控制麻醉狀況還會保護重要器官,例如循環系統或過敏反應等。
第三就是麻醉前中後的儀器監測也很重要,可以幫助醫師判斷給藥,維持理想的麻醉狀態。
哪些人是麻醉高風險族群?
一般來說,麻醉高風險條件族群包含年齡大於 65 歲 、體重過胖、多重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呼吸中止症常打呼、肝腎功能不好,或過去手術發生困難氣到插管或術後呼吸困難,只要符合兩項就是高風險病人。
廖文進表示,對於高風險族群對於麻醉藥物的需求就更高,更需要選擇高舒適、低風險的新型藥物,例如患有心臟疾病的高齡病患,可避免心肌梗塞、心搏不正常或呼吸抑制、低血壓、噁心嘔吐或過敏性反應等副作用較佳,但無論是哪一類族群,手術前都可以與醫師進行討論。
文/謝承恩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