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19日,凱達格蘭大道,總統府前,矗立一座四公尺高巨大黑色十字,以此命名的「黑十字運動」,要推動日益崩壞的醫療環境改革。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發起人 蔡豐州理事長集結醫界五大團體(西醫、牙醫、中醫、護理師、藥師)組成的「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號召近千名關心台灣醫療品質的民眾集結現場,高唱「黑十字之歌」,並以行動劇諷刺政策荒謬。各大工會,各政黨民意代表候選人和社會意見領袖紛紛到場聲援,包括:王婉諭,吳佩芸,蔣月惠,柯美蘭,馮啟彥,蔡壁如,侯漢廷,游智彬,李彥秀,吳欣岱,高嘉瑜,蘇一峰,洪佳君,林奕華,陳玉珍等人,要求政府立刻停止飲鴆止渴的增加名額政策,提高醫療支出佔GDP比例,與基層召開總量管制會議,將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入法。
「黑十字運動」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發起人 蔡豐州理事長。
活動特別選在醫師節的七日後,象徵「醫療將死」!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發起人蔡豐州理事長表示,過去三年疫情,醫事人員不畏辛勞,堅守防疫第一線,結果「真心換絕情」。我國醫療支出佔GDP比例遠低於先進國家,健保點值每年下探新低,除了給付拖延核刪,「主計處」更置全體國人醫療健康於不顧,把衞福部預算統刪,造成經費不足,加速勞動和經營條件惡劣,醫事人員不斷失望離職出走,醫療品質連帶急劇下滑,嚴重影響民眾醫療安全。
因為過勞,中年就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王醫師,現場分享惡劣勞動條件讓他生活從天堂掉到地獄,卻沒有任何保障,情何以堪。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發起人蔡豐州理事長痛陳:「醫療產業病了!我設計命名黑十字,呼應野百合運動歷史意義,象徵政府失能崩壞的傷口,需要清創重建,不要用黑膠帶妄想封住人民權益。」政府不思解決人力流失,倒果為因,到目前始終神隱傲慢的教育部,竟濫開學校招生名額,崩壞已經超飽和醫事人力,完全無視「總量管制原則」,大開特權方便之門,包括:前年醫科增開三所學士後醫學系、今年中醫系、藥學系、護理系增額及降低國考門檻,甚至違反公平正義,要大開放波波牙醫實習名額。教育部連《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應徵詢相關產業主管機關意見才能增設之規定都不遵守。聯盟呼籲應盡快明確規範施行細則,以免教育部再鬼打牆推諉卸責,忽略衛福部的人力評估,獨斷獨行!「教育部」總總荒腔走板政策,呼籲潘文忠部長出面解決面對。
大聯盟總召兼陽明交通大學牙醫系林元敏教授強調:「台灣要以過去因開放招生所導致的大學倒閉潮、大量流浪教師與律師為警惕,確實執行醫療人員總量管制。」大聯盟總召兼維護中醫總量管制聯盟召集人陳嘉帆說明,國衛院108年推估「至 119 年中醫師人力供給大於需求 1,707 至 3,100 名,暫無增加中醫系名額必要」。107年教育部長潘文忠接受立委質詢時,就承諾要透過招生總量入法的方式,來保障中醫系教學品質,若陽明交大要成立中醫系,應該比照牙醫系,從其他學校移撥招生名額給陽明交大。聯盟要求教育部113年信守承諾將中醫總量管制入法,114年將招生名額回歸到365名。
「破洞的水桶,一直加水有用嗎?例如,一家公司一直在徵人,什麼原因?人留不住嘛!」台灣護師醫療產業工會顧問陳玉鳳表示,十年前開辦學士後護理系,十年後這些人留在護理職場的比例只有三到五成,早已證明增加招生名額無法解決問題。現在連既有的護理系都招不滿,主管機關居然還想要透過增加名額甚至降低國考門檻的方式補人,簡直是棄病人生命安全於不顧!我國領有證照的護理人員達卅二萬人,但實際執業者僅剩十九萬人,「解決人力荒應從提升薪資、合理三班護病比入法及建構友善職場做起!」
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理事長兼本土小牙醫聯盟召集人黃映綺認為,波波牙醫已經繞過國內入學和在學嚴格考核,現在又有衛福部砸30億為他們量身打造「假偏鄉真後門計畫」,不但實習名額要翻數倍,既沒有強制偏鄉服務約束力,且拿到執照後服務地點根本不是偏鄉,過程中還會調走教學醫院師資,恐影響訓練品質和國內學生受教權。協會要求衛福部立刻廢除這「掛羊頭賣狗肉」計畫,依照國內八所牙醫系的聲明及過去衛生署跨部會決議,將波波牙醫實習名額限制為國內招生名額的十分之一。
藥師聊聊天社團召集人鄭文柏藥師指出,世衛組織建議每萬人配置五名藥師,教育部說花東缺藥師核准慈濟大學增設藥學系,但實際上花東每萬人分別有十三甚至十七名藥師,遠高過WHO建議及OECD平均,政府該做的應該是增加離島偏鄉藥師的給付,留住在地人才。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陳麒方理事長表示:「近日各項爭議,浮濫增額的元凶是教育部。教育應該是適材適所,然而教改把100多位個體教成無差異的一類人,阻礙進步,教育模式未調整、畢業後訓練未完備,現在要教1000個?」政府官員還打算調整錄取分數、權重,以利更多人上榜?水桶有漏洞應該是補洞,而不是灌注更多水,這樣問題持續存在。
蔡豐州理事長表示,台灣醫事人員大聯盟具體訴求:提高我國醫療支出佔GDP比例,召開醫事人員總量管制會議,將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原則修法入法。還給醫事人員執業應有的尊嚴,修復台灣醫療昔日美好的信譽。
關心台灣醫療品質的民眾集結黑十字活動現場。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