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晉嘉/台北報導】
國內甲組棒壇的興盛輝煌年代,1990年之前中華職棒尚未成立。其中,具有「軍中球隊」特殊身分的陸光、虎風隊,在我國棒球發展史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早期賴樹明博士寫的台灣棒球書中,也提到了「軍中棒球隊」的發展起源。
陸光、虎風隊的成立可追溯到「教官」曾紀恩奉命在「空軍三廠棒球隊」(後來成為空軍隊,再改名虎風)中的角色。而在民國39年,為因應第一屆國軍運動大會,陸、海軍相繼籌組了「陸軍棒球隊(後改名陸光)」和「海軍棒球隊」。之後,這一模式變成了常態,陸、海、空三軍各自的軍種球隊應運而生。這一事件也開啟了各軍種為爭取榮譽而相互對抗,甚至陸續稱霸國內業餘棒壇的輝煌年代。
在日治時期,曾紀恩曾獲選送往日本接受訓練,並擔任海軍航空廠螺旋漿修護組組長。臺灣光復後,國軍接管工廠,而曾紀恩憑藉其在螺旋漿修護方面的專業知識,受到重用。民國35年,酷愛棒球運動且攻讀博士學位的空軍三廠處長胡旭光上校,委任曾紀恩組成一支棒球隊,並參加外部比賽。
鐵血教頭曾紀恩執教極為嚴格,以其在日本受訓的經歷,他不僅做事嚴謹,也學習了許多日本的管理觀念。後來,曾紀恩帶領屏東美和中學和台灣職棒兄弟象隊,同樣給人以嚴格的印象。間接地,他將日本球隊那套軍事化管理的制度引入台灣。在職棒元年(1990)開打時,只要有在兄弟象隊的比賽中看過「教官」曾紀恩招牌的拍手聲,便能感受到力道重、聲音厚實的聲嘶力竭。這種拍手聲,除了是暗號上的搭配,也是一種指揮作戰的暗號。如今,球迷至今懷念著這樣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