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臨「大缺工時代」,不僅飯店業、服務業找不到人,就連醫師、護理師人力也大幅流失。醫療系統面臨資源不足及人力不均問題,加上健保財政預算不足、看病負擔健保點值下降,新冠疫情使第一線護理人力荒更顯嚴峻,以急診首當其衝。急診醫師針對緊急救護人力M型化、總量管制入法疑慮、大型活動緊急救護政策等問題,聯合提出6大訴求,期待喚起政府及大眾,對於緊急救護醫療的重視。
台灣醫療、護理人力缺口越來越大,許多醫院更因為護理師人力不足,病床無法開滿,連帶影響醫療服務量能。依據衛福部「護理人員空缺率及離職率統計」顯示,2022年護理人員空缺率為6.53%、約8,000多人,其中尤以急診護理人員最為缺乏。
緊急救護人力已M型化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症暨外傷中心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表示,從2015年起至今,台灣走過高雄氣爆、八仙塵暴、新冠疫情、太魯閣號翻車,到近期的隧道連環撞等重大傷故事件,皆有賴緊急救護人員在第一線搶救。但以長期醫療環境現況來看,急救團隊並沒有獲得合理待遇,及大眾對急救專業的尊重,恐成為整體緊急救護系統的隱憂,也無法提供民眾更高品質的救護。
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亞東醫院外科部創傷科主任林恆甫指出,目前緊急醫療人力年齡層已呈現「M型化」,年紀大的堅守崗位,但30、40歲的青壯人力卻早早就離開,由此可預見急診、照護到後續的長照人力皆缺失,護病比不足已成國安問題。
林恆甫建議,健保點值給付應保障1點1元,優先支付給急診檢傷分類第1、2類患者的診察費,才能緩解人力流失。
急診量能面臨崩潰邊緣
針對醫院長期面臨人力緊繃,造成急診壅塞、關閉病床的情況,中華緊急救護技術員協會理事長、亞東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蔡光超,以亞東醫院為例解釋,若現在加護病房只剩1張空床,醫院內部有共識,床位會先留給急診病人,手術病人則需排隊;護理部安排新進人手時,也以補滿急診人力為優先,開刀房更隨時留2間給急診使用。然而,他也警告,這只是暫時性的作法,一旦再有重大事故或疫情發生,恐面臨急救人力潰堤困境。
此外,針對是否支持醫事人員總量管制原則入法,以及降低護理師國考門檻?蔡光超認為,護理師本身工作內容辛苦、薪資也不高,增加名額增雖可補充人力缺口,但降低門檻會使照護品質下降,人力補足後仍需增加人事薪資成本,根本問題起源於健保財務不足,到頭來問題依然存在,護理人員流動率依然高。
緊急救護醫療6大訴求
對此,台灣急診醫學會聯手台灣急診管理學會、中華民國急重症護理學會、台灣緊急救護醫療指導醫師學會、台灣災難醫療隊發展協會、台灣外傷醫學會、台灣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台灣醫療救護學會,呼籲政府厚植護理人力、提升緊急救護高品質,並共同提出6大訴求:
緊急救護6大訴求
- 提供全天候、功能完善之院前緊急救護、急診醫療及急重症網絡,以確保社會安心與醫療平等。
- 配置充足且受過專業訓練之人員,以保障病患安全。
- 強化醫療體系及社區災難應變量能,以應對各式災難及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 投入財源與提供合理財務支持,以維持緊急救護系統穩定運作。
- 研議緊急救護品質改善策略,以持續提升救護品質。
- 維護緊急救護系統作業環境安全,以保護病患及工作人員。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