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本土文化現隱憂 逾5成民眾不了解原生族群

客家電視台/陳郁心 蔡奕輝 臺北 2023.11.16 12:45
全球化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形成多元價值觀,卻也衝擊在地原生文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團隊調查發現,超過5成的國人,並不了解自己的原生族群文化,甚至客家和原住民族,文化以及語言的流失速度飛快,更是讓學者憂心忡忡。 林同學 與 記者:「(你會認為說,自己是臺灣這片土地上的哪一個族群?),應該就是新二代,就是新住民移過來的。」 卓同學 與 記者:「我的認同上是閩南人,(妳了解自己的文化嗎?),我覺得自己沒有特別去了解。」 記者 陳郁心:「學生有這樣的答案,和研究結果差不多,臺灣師範大學研究團隊,訪問15歲至59歲,涵蓋臺灣各族群、新住民的調查中。」 超過9成的受訪者認同原生族群文化,不過卻有5成的人,自認不了解自己的原生族群文化,另外,河洛人對自己所屬原生族群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明顯高於客家人和原住民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鍾宗憲:「那在客語流失的同時,我們發現客家族群,對於自己的這個文化的認識,顯然相對於閩南人是比較不足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憂,相對語言的流失也就伴隨著文化的流失,固然是現代化的關係。」 至於又該如何重拾流失的文化,85%的國人認為,落實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不是閱讀學習而是行動參與,另有過半數的受訪民眾認為,學習文化的場域,家庭遠勝過學校和社會教育,學者呼籲,可在日常對話加入簡單母語詞彙,甚至俚語以及俗諺,復振文化應從生活做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鍾宗憲:「鼓勵國人盡量在生活當中,或者家庭使用的時候,能夠保留自己原生族群的語言。」 卓同學:「我滿希望自己能鼓起勇氣跟長輩聊聊天,長輩是一個可以讓我多認識文化的對象。」 研究團隊也調查發現,「節俗」是最接近生活,且最能展現文化底蘊的方式,因此也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在目前小學階段的臺灣文化教育藍圖中,加入各族群節俗的相關教材,營造友善的語言學習和生活應用環境,重視多元族群文化是亟待推廣的工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