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濟主要來源,依靠歐美觀光客的貝里斯,由於歷經英國殖民,周邊國家大多都曾是西班牙殖民地,因此人民從小就接受英語以及西班牙語言教育,儘管更有利接軌世界,卻也不免讓貝里斯本土派人士憂心忡忡,當國家官方語言是歐美主流語言後是利是弊?本土文化又會受到什麼衝擊?接著繼續跟著客家新聞採訪團隊,一起去了解。 教室前,Gulisi社區小學教師傳授文化、語言等,加里富納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別看他們教學游刃有餘,校方不諱言的表示,族群文化早已出現斷層,就連學校教師對自己的母語和文化,也不見得非常了解,一切都得從做中學,以及同事間教學相長之中摸索,加上沒有正規母語師資培訓,正是貝里斯現今少數族群傳承,面臨的難題之一。 貝里斯大學歷史系講師 Delmer Tzib:「我們沒有教學前的教育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需要對教師進行大量培訓,來教授傳統、教授我們的觀點,尤其是原住民的觀點。」 加里富納博物館館長 Roy Cayetano:「老師不具備教學能力,因為如果你說了些不正確的加里富納語,他們無法說為什麼是錯的,因為他們沒有研讀這個語言。」 如今母語師資難以齊備,學者觀察,和貝里斯長久以來,施行語言以及教育政策有關,翻開貝里斯訂定的國家課程框架,第一官方語言英語和第二非官方語言的西班牙語,是語言課程兩大要角,也因此學者分析,目前的語言政策,加上21世紀網路發達,資訊無遠弗屆傳遞下,新世代年輕人能更快吸取西方知識以及價值觀,但同時也加速了同化,甚至文化的侵蝕。 貝里斯大學歷史系講師 Delmer Tzib:「西方媒體對文化帶來什麼衝擊,在我們生活的社區中,比如說我們不穿傳統服飾。」 貝里斯教育、文化、科學暨科技部部長 Francis Fonseca:「國家文化和歷史機構簡稱NICH,他們的目標,就是促進和維護我們的歷史和文化,NICH也制定了許多相關的規畫和政策。」 加里富納博物館館長 Roy Cayetano 與 記者:「(所以你認為),(政府沒有推出任何政策和法律,去保護你們的語言和文化嗎?),我會說至今沒有,本身沒有法律,有一段時間有文化政策,沒有語言政策,我們正在與政府就此對話。」 此外位處中美洲的貝里斯,鄰近國家普遍都以西班牙語溝通,加上國家經濟命脈觀光業,英語系國家旅客就占了過半,地緣關係和經濟等因素加成下,使用主流語言,似乎也成了貝里斯不得不接受的宿命。 貝里斯教育、文化、科學暨科技部部長 Francis Fonseca:「對貝里斯來說顯而易見的,你知道我們是小國家人口較少,但同時文化也是觀光業很重要的部分,文化觀光業,人們來到貝里斯,想要觀賞壯闊的或美麗的馬雅遺址。」 語言方針一旦訂下,就主導了國家未來走向,以貝里斯國情來看,西方強勢語言將貝里斯推向國際化,但卻壓縮了本土語言的空間,儘管如此,有志傳承貝里斯「本土文化」的團體,還是頻頻強調母文化的重要性,並表示唯有知道自己的根,扎穩根 才能放眼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