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在台灣男性中的發生率排名第五,每年導致近1,700位病人死亡。然而,如果腫瘤尚未轉移到多處骨骼或臟器,我們通常可透過多種不同的治療方式來有效地控制或根治此癌症。
放射治療屬於局部治療,以高能量的X光或粒子射線照射癌細胞,經由分次治療、多角度照射、強度調控、影像導引等技術,在最大程度保護周圍正常組織的情況下消滅腫瘤。
放射治療三步驟
1.個人化評估和計畫:醫生會對病人進行詳細評估,包括:腫瘤的位置、大小、分化程度及攝護腺抗原濃度等指標。然後,醫療團隊制定個人化的治療計畫,包括:放射劑量、分次和是否合併荷爾蒙治療等。
2.模擬定位:治療開始前,病人需進行電腦斷層模擬定位,這掃描提供了精確的身體解剖影像,將被用來設計放射治療靶區。
3.治療療程:放射治療每次只需數分鐘,但病人需每天來醫院接受治療,通常一週5天(假日休息)、持續數週。分次治療是透過劑量逐漸累積,達到消滅腫瘤,同時保護正常組織的目標。
攝護腺癌的放射治療會影響附近的直腸和膀胱,造成相關副作用。急性期可能會出現排便裡急後重、頻尿、排尿困難等症狀,大多在治療結束後會改善;長期追蹤下,5-10%的病人會發生直腸或膀胱慢性發炎、出血。為減少直腸及膀胱接受的劑量,每日治療前會希望病人有排便、排氣,並喝水把膀胱脹大。
導航螺旋刀:電腦斷層影像導引
亞東醫院是台灣唯一有二台導航螺旋刀的放射治療中心,多年來,我們已成功治療了數百位攝護腺癌病人,五年的腫瘤控制率超過九成,且放射直腸炎或膀胱炎等副作用的發生率僅為5%。導航螺旋刀採取百萬伏特電腦斷層影像導引技術,無需使用金屬標記,即可讓我們在治療前看到病人體內的治療靶區,有助於避免直腸中殘留的糞便或氣體造成的位置誤差,進一步縮小照射範圍,提高治療的準確性(圖一)。
👉推薦閱讀: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有抗藥性,怎麼救?「鐳-223」治療,可延長存活時間
現代攝護腺癌放射治療:低分次的趨勢
以傳統分次治療攝護腺癌(每次1.8- Gy),已被證實在腫瘤控制和副作用都有相當好的效果。然而,其總療程長達8週,對許多病人而言,在時間和交通方面都帶來不小的負擔。
由於技術的進步,放射治療更為精準,藉由影像導引,可將每日擺位及器官變動的誤差,由0.5-0.9公分,縮小至0.3-0.5公分;在此同時提高單次劑量至3 Gy、縮短總療程至4週。這種被稱為「低分次」的治療經過多個大型研究驗證,與傳統分次治療的結果相當,已被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列為首選的分次方式。
超短療程放射治療:突破性的攝護腺癌治療
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最初是應用在腦部或肺部腫瘤,利用極高的單次劑量,造成腫瘤的消融反應,克服缺氧或放射抵抗性等問題;為了確保周圍組織不受損害,必須限制照射的範圍,同時需高度精準的立體定位技術。
近年來,攝護腺癌也使用了「超短療程」的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進一步提高單次劑量至7.25 Gy,且將總療程縮短為1週。此方式要求更精準的影像導引、更嚴格的正常組織劑量設限;另外,病人要能配合平躺治療約半小時,並憋尿以確保治療的準確性。
結論
最近,在美國放射治療年會上,研究人員發表攝護腺癌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的初步結果,針對中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病人、未合併荷爾蒙治療,在五年期間達到95%的腫瘤控制率,且發生中度以上長期副作用的機率不到10%。這項研究結果具重要意義,它提供了更快速且高效的攝護腺癌治療選擇;超短療程還帶來潛在的好處,包括節省患者前往醫院時間及交通成本,降低全身接受到的輻射劑量,進而減少第二種癌症的風險。
攝護腺癌放射治療各種分次的比較
【延伸閱讀】
咳嗽元凶不只過敏、感冒!林世航營養師:7大NG飲食地雷不要碰
糖尿病前期可逆嗎?陳怡錞營養師:3個小秘訣,助糖尿病前期控血糖
小禎自爆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最困擾!康涵菁中醫師:4要訣養心氣、幫助睡眠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7/9278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