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附小為教育部部分領域雙語教學推動核心學校,不論是哪一個領域融入雙語,以「理解學科知識」為前提,透過情境營造、搭建有效語言鷹架,是雙語教育在課程設計中的重點,「如何為中年級中年級的學童選擇適合的詞彙?」「健康、視覺藝術有哪些關鍵能力、核心概念與迷思?」「語言與領域學科的教案設計該如何找到平衡?」慈大附小雙語教師特別邀請到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系陳錦芬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李明憲教授以及市立台北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高震峰教授,分別以英語專家與領域專家的角度入校觀課,探討有效教學的實踐策略。
三年級健康教師孔祥英老師善用引導式提問來搭建教學鷹架,由Different ages have different needs的角度切入,讓學生貼近自身生活,觀察家中親友在不同年齡層之特色與需求,提出表現關心的方式,來達到關懷他人的目標。英語專家陳錦芬教授指出在剛開始教的時候可以簡化數量,利用結構式引導「What do they do? Can they walk? What can we do for them? 」 的提問設計來進行系統性結構化的引導,讓學生進一步思考。而領域專家李明憲教授則提出在指導健康課程的時候,可以讓中年級的學生透過聚焦案例深入去講,專注討論後的抽絲剝繭,可以讓學生在循環討論的過程中幫助學童自然地類化出不同生命階段的特徵與面對的挑戰,進而減輕孩子學習時的負擔。
四年級健康教師周秋菊示範的教學主題,是家人生活間很常討論到的吸菸議題與健康,透過具體發生在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思考「How to Say No to Cigarettes」,從領域課程來看,李明憲教授更關注學童在情意方面的表達,中年級的健康課程按部就班的上完很輕鬆,但是如何能在課程當中帶學生將學習深化並能具體感受進而做出生活上的行動,是許多教師容易忽略的部分,把此作為教學主軸,更能建立學童在生活情境中的自我效能感。不論是哪一個領域與年段,錦芬教授鼓勵老師們多加利用英語讓學童進行簡單的指令動作,平時在回應學生時也可以用英語來表達正向的鼓勵及肯定。
而三年級視覺藝術老師楊媁莉,則帶領著學生一起透過觀察生活當中的顏色,建立起學生對於色相(hue)的認識,並在生活中的發現認識了明度(Value),藉由很簡單的What's the color抽換到hue的概念,在學生邊玩邊做邊想的過程中,培養色彩的敏銳度,碰上了學生不懂high/ low的意思,老師會利用肢體做高低的變化,讓學生有多模態的學習。
視覺藝術專家高震峰教授在課後也提出建議,可以讓接下來的課程延伸到名畫裡的顏色變化,讓學生觀察畫作中的明暗、深淺,甚至可以直接用學校裡的照片,讓學生去發現:「哇~原來這些是慈小的色彩! 」,震峰教授強調學習要以學生的角度為出發,當視覺藝術教師提出一個概念,一幅畫作,如何讓學生了解背後蘊涵的價值,加深加廣學生的美感經驗,是雙語教師在藝術領域當中很重要的使命。
三堂教學風格不同的雙語課程,加上英語專家與領域專家們給予精準的建議,讓授課教師與雙語教學團隊獲益良多,有效的語言鷹架搭建、細膩的雙語教案設計、學生的情意發展,都是讓雙語課程更有溫度與成功的秘訣!慈大附小參與部分領域雙語教學計畫多年,績優表現獲教育部肯定,即使如此,每年邀請專家入校指導總能讓教師收穫滿滿。雙語教學是一條辛苦且必須紮實墾荒的路,然而只要踏上了,學生給予的回饋與成長,將會是一路讓親師驚豔的豐碩果實。
撰文/楊媁莉、許華珊;攝影/慈大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