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高士部落家庭農園及高士佛命名植物成果展

三星傳媒/ 2023.11.08 19:30
(記者廖銘瑞/屏東報導)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委託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團隊,與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部落青年會、文化健康站耆老及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合作,今(8)日上午於屏東分署屏東林業服務小棧辦理「高士部落家庭農園及高士佛命名植物成果展」,由楊瑞芬分署長主持開幕,在部落傳統歌謠「伐樹歌」、「搖籃曲」,二首歌謠中溫馨開幕,並將自11/8至11/19於林業服務小棧展出。

2023110819300129qO
「高士部落家庭農園及高士佛命名植物成果展」與會人員合影。(圖/林業署屏東分署提供)
 
活動邀請4名執行計畫的專家學者分享推動成果,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農糧署南區分署、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屏東縣政府等單位也蒞臨現場,共同關心家庭農園(Homegardens)。本次計畫在高士部落21戶家庭農園共調查出332植物,部落呈現了特有的多層次農林混作系統。此外,還設計產出2項在地特色的伴手禮,增加高士部落森林產業的多樣性與根經濟。 
 
楊瑞芬分署長表示,部落族人幾乎人手一處農園,除糧食自給自足外,災害發生時能夠快速恢復,這就是韌性社區的效益。高士部落透過韌性社區評估,發現部落族人希望發展部落經濟、傳承在地文化及維護糧食多樣性,而屏東分署及屏科大陳美惠教授團隊也與部落共同討論,決定以家庭農園來協助高士部落將民族植物種回來,將老人家的傳統知識透過耕種傳承給青年,並成為活用傳統知識發展多元森林產業的基底,同時保存生物多樣性,就地保種,增進自然碳匯,達到社區韌性的目標。 
 
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教授表示,家庭農園是混農林業的一種形式,小規模、密集式的多層次農林混作,包含多樣性作物的自家庭園,栽種可食用或使用的樹木與農作物,可視為食物森林、食物庭園或可食地景,對於生物多樣性、糧食自給自足、就地保種、文化特色與增進社區韌性等多重價值,值得在各部落擴大推動。
 
高士佛指的是牡丹鄉的高士佛社,因1874年牡丹社事件而聞名。且因高士部落座落於恆春半島,其地處東南-西南氣候區界的中央位置,有利於植物散播及遷移,在此南北交匯及東西交流,因此被植物地理學者認為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地理區。屏科大森林系楊智凱老師分享,日治時間的植物研究者佐佐木舜一、相馬禎三郎與早田文藏,更於當時記錄了超過10種以上的植物皆以高士佛(kuskus)為名,本次整理出18種以高士佛(kuskus)為名,或與高士佛有關的植物,例如高士佛澤蘭、高士佛紫金牛、高士佛樫木、高士佛赤楠等,其中,高士佛樫木是部落很重要的建材,從傳統智慧能夠回應2050國家淨零碳排政策。
   
高士部落張美惠督導感謝屏東分署支持部落民族植物的保育與復育工作,讓高士部落將過去自耕自食的生活模式,以及善用部落傳統作物與民族植物的智慧,搭配周宛俞副教授景觀設計與管理,帶動部落超過10戶以上居民共同打造家庭農園,建立高士部落耕食生活的示範點,讓部落傳統知識真的被種回來,得以傳承。 
 
 此外,在假日特別安排三場主題講座,場次為:11/11(六)國立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教授-認識家庭農園、11/18(六)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楊智凱助理教授-恆春半島的植物秘境-高士佛、11/19(日) 林業試驗所恆春研究中心林文智副研究員-高士部落運用動植物的智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在講座的下午3時來到屏東林業小棧,一起體驗高士部落的多元森林產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