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apink 蘿拉 蔡阿嘎

太陽花學運世代候選人合體 黃捷臨危受命戰高雄立委

匯流新聞網/潘永鴻 2023.11.08 15:23

太陽花學運世代候選人合體 黃捷臨危受命戰高雄立委 209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這個世代」連線所設立之聯合總部於今天(8日)開幕,六位候選人集聚一堂:台北第五選區吳沛憶、台北第六選區苗博雅、新北第十二選區賴品妤、新北第八選區吳崢、苗栗第二選區曾玟學、高雄第六選區黃捷。未來六位候選人除了在網路上聯合宣傳、互相支援,也將透過實體據點與民眾溝通,這個世代聯合總部除了有小型服務站的功能外,到選前也會有帶狀直播暨實體活動與民眾互動,期望集結太陽花世代候選人能量,明年一起前進國會。

距離投票日倒數66天,選戰逐漸進入白熱化,各黨派候選人無不使出渾身解數爭取選民支持,以太陽花學運世代為號召、跨黨派組成的「這個世代」於今年九月成立,除原本的吳沛憶、苗博雅、賴品妤、曾玟學及吳崢等立委候選人,近日更加入臨危受命的黃捷,六人於今日合體,舉行總部開幕記者會。

吳沛憶表示,在場每一位的選區都是艱困選區,大家不是因為看見希望才堅持,而是堅持下去才有希望,六位從太陽花學運後,都帶著務實解決問題的信念投入政治。吳說,過去「新政治」一詞因為柯文哲對於理念價值的閃爍、出爾反爾,幾乎成為「地獄梗」,希望「新政治」這個詞應該還給這個世代。

苗博雅說,從九年前三一八運動時,和大家一起站在立法院,九年後這群人依然在挑最困難的事情做。吳沛憶在沒有預期的情況下參選中正萬華選區,賴品妤、吳崢都面對地方帝王級的家族,自己和曾玟學則挑戰非藍陣營從未勝選的選區,黃捷則要打一場70天的立委選戰.「最困難的重擔就由我們這個世代來扛。」

苗博雅提醒「如果你只關心十年後的台灣,那你只要重視總統大選,如果你關心三十年後的台灣,那你一定要關注國會選戰」,國會是培養下一代領導梯隊的重要場域,如果希望三十年後的台灣有健康正常的政治和行政團隊,現在必須思考下一屆的國會將會有什麼樣的組成。新世代的領導人才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懇請大家給這個世代一個機會,讓這個世代能夠進入國會,為了美好、繁榮、自主、自由、進步、有尊嚴的台灣,繼續奮鬥。

賴品妤表示,大家常以三一八世代作為這群人的標籤,但早在三一八前大家就一起為各種社會議題努力。這十年他們許多人從地方走入議會,對於如何為年輕人擘畫已越來越成熟,知道怎麼做,一直主張打破青年世代困境,每個候選人著眼的都不是眼下的勝選,而是選區的未來、台灣的未來。

賴品妤說,對手進行大量的抹黑,一兩個月下來大家已經知道她的對手在地方上是惡劣的政治家族,也造成世代的不正義。六人面對各自不同的挑戰,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希望在這條路上夥伴越來越多。

吳崢表示,太陽花世代象徵社會上堅持公平正義、堅持不妥協的一群人,而他們的對手正好就是站在這樣價值對立面、造成社會的不公平、不正義的候選人。以他所在的中和選區為例,中和長期由張慶忠家族把持,而2014年就是他半分鐘強送服貿,使大家需要上街頭、肉身阻擋惡法;這樣的政商家族,壟斷地方權利、魚肉鄉民,對選民相當不公平。這個週末他也將與其他候選人針對這樣的現象召開記者會。

曾玟學表示,六人在學運後各自在不同場域歷練,但心中對於公平正義的理念始終不變;在這個連線中他是非六都代表,而六人除了對公平正義的共同理念,也關注社會不同面向,他確信每位候選人都是各自選區最好的選擇,未來如能一起進入立法院,台灣的政治文化將邁入下個階段。未來這個總部也將籌組志工隊,與候選人們一起到各個車站、轉運站發文宣,呼籲年輕世代返鄉投票。

黃捷表示,她原本是場邊的啦啦隊,突然要上場打擊,她的初衷不變,相信在場每個人都做好準備、可以強棒出擊。黃捷說,「這個世代」可以給不願由「柯文哲」代表自己的年輕人作為依託,這個世代不只代表自己,還代表更多年輕人的聲音,讓年輕人對台灣的未來更有希望。

黃捷表示,特地從南部上來與大家集結,就是希望南部的聲音不缺席,呼籲所有在異鄉的朋友,一定要返鄉投票,讓這個世代的力量成為下個世代的中流砥柱。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表示,「這個世代」的四大政見「推動繁榮而自主的經濟、打造幸福而自由的生活、促進進步有尊嚴的國家、積極拓展國際影響力」正呼應了賴清德總統候選人所提出的國家希望工程,共同打造更公平正義、幸福美好的台灣,同時,「這個世代」總部除連線成員外,也將邀請友好、理念相近的立委候選人互動。而現在已確定包括苗博雅、吳沛憶、立法委員林昶佐都將於總部開設直播節目,並開放現場觀眾互動。林亮君也預告,12月將會舉行年輕型態的大型活動,會陸續在「這個世代」粉絲專頁發佈,請大家期待。

照片來源:林亮君辦公室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與粉絲見面會大聊夢想 賴清德:任何產業都能在台灣發光發熱

發表八大體育政見 賴清德推動體育紮根、推展全民運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