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scool 小林村 高雄停水

副刊/把秋光,秋色帶回家

桃園電子報/副刊編輯 2023.11.02 13:48

台灣欒樹粉橘的果實與貓咪哈魯,織就秋日家居的靈動與溫馨。圖:陳嘉英提供

走入台大旁邊的舟山路,公館喧囂忙碌的車流所肆放的繁管急弦,立即融化於繁密的白千層、實纍纍的雀榕之中。這一路的樹景雖不若阿凡達那般原始,卻也棵棵皆帶著經春歷秋的姿態與年華薰陶的韻味。

左手邊明達館的老榕樹以長長的垂鬚氣根,訴說久居於此的見聞,移植與生養的命運安排與安然轉念的心態,如果停下腳步細察,或許能因此發現它們沉默的綠色間,有著千萬風情的個性。經過環工所跟造船所旁,切要看看象耳榕,樹幹枝枒上黏附著密密麻麻的果實,有種張燈結綵慶秋收的喜樂感。前面的生機系,遇見的是香港原生大葉榕,由中心點像四面八方散開的葉片,如張開的手掌,間隙藏著一朵朵花盡後結的果實,引來鳥雀和遠來的綠鳩。它如環工所前的大王椰、生機系前油加利、生命科學館雀榕樟樹也都是季節的指標,支撐著一個小小的生態系譜。

路徑之間盈著霧氣,只不過畢竟已過寒露,那綠不再明亮透明,也非厚實飽滿,而帶著乾涸的絳色。

展書樓,原國立編譯館舊館。圖:陳嘉英提供

行至原是舊國立編譯館的展書樓,對面望月樓的小徑,立著台灣泡桐,正是莊子所謂「鵷鶵非梧桐不止」的高貴梧桐木,也是豐臣秀吉家紋,它的花與葉更是日本政府使用的紋章,日本500 円硬幣圖案。

僑光堂改為鹿鳴堂變成餐廳,坐實了「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意涵,戲曲大師曾永義教授組成的酒國會,最愛於此歡聚。右側的廣場綠地,從原本水泥板圍閉的臨時停車空地,華麗轉身為公共空間廣場綠地,成排的白千層,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夏秋之間開起如奶瓶刷子一般的米白色花朵,膨膨鬆鬆像棉花糖,風一吹便翩翩然拋下絮絮的羽翼。一層層疊起的木栓皮,在新皮覆蓋著舊組織,舊皮固守不去卻軟薄如紙張地,把樹幹雕塑成後現代風的流行感。

林蔭間,看樹看人,聽鳥囀風鳴,無須言語自有千萬聲響。圖:陳嘉英提供

對面的鬆餅小站,以前是衛崗亭,和舊倉庫改造為開放式的餐飲販賣空間,道路兩邊曾是貼滿十三溝面磚的台大校園圍牆,現在成了台大農場農產品展示中心,每回到此不是買牛奶,便是搶三明治冰淇淋,蘇打餅乾脆而不乾澀,搭配牛奶冰淇淋,鹹中帶甜,甜裡有層次的蜜意。

坐在這裡,看四方人影表情,讀爬牆虎在紅磚牆上走出的繁複畫作,陽光在草地上顧影留戀的圖景,聽濃蔭間鳥囀風鳴,這是屬於秋天充滿韻律感的步調,在可辨不可辨之間低吟著閒適,鬆弛,慵懶。此時宜發呆,宜讀書,宜喝咖啡,無須言語自有千萬聲響。

不遠處的生態池,由生命科學館舍建築筏基內引來源源不絕的流水,似乎跟旁邊以前貫穿台大校園的瑠公圳殘存支線的水道,一說一唱地敘說這片由道路變成校園人行徒步林蔭通道背後,學術理念與地方利益協商的故事。而你,眼裡卻是旁邊生命科學館一樓那個非常熟悉的大考中心,和這時節心靜意安全力衝刺的高三學子。

將一束秋天,養在高腳杯中,是象徵意味濃厚的賦格。圖:陳嘉英提供

回程,遇見怪手修剪樹,一束束滿結粉橘,橙紅,青黃帶紅藏在高蔭裡的台灣欒樹,就這麼被利斧無情砍下,正是整年最華麗上場的容顏,竟被工人如此輕率地委棄路邊。

這是今年秋天啊,芸芸眾生從它身旁走過,無視於即將絕滅的命運,聽不見成堆的綠枝間,不甘墜落的遺恨,將捲入垃圾車的惶然失措。

驟然於此刻相遇,是要我帶它們回家吧!

於是,捧著一大束秋天,養在高腳杯,倚靠在繡著樓閣亭園、花草迤邐的日本和服腰帶旁,高掛在白格子玻璃窗上,在凝視的眼眸裡,成為象徵意味濃厚的賦格。

作者:陳嘉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閱讀教學課程講師、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教師及召集人、曾獲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與台灣省師鐸獎。
著作:《課堂外的風景》(與陳智弘合著)、《凝視古典美學:高中古文鑑賞篇》、《寫作力》、《打造閱讀的鷹架:教你如何閱讀》、《閱讀力:三招教你破解閱讀密碼,強化競爭力》、《從世界名著經典出發,提升你的人文閱讀素養》、《第一本教你寫好學測國寫的作文書──議題導向的閱讀與寫作》等。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