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藍蝴蝶專欄】「藍白合」前必先「藍白和」 小刀號坦克砲火被消停?

匯流新聞網/藍蝴蝶 2023.11.01 06:38

【藍蝴蝶專欄】「藍白合」前必先「藍白和」 小刀號坦克砲火被消停? 211

藍蝴蝶/時事評論人

「藍白合」首會於10月14日登場,不過在主位分配課題上,因為各自堅持「開放式民主初選」與「全民調」,這場談判的結果是將局勢帶入了另一波的衝突高峰。

藍白合瀕臨破裂,柯文哲被問及藍白合議題怎麼看?柯表示:

  • 這話題從開始至今,都只討論和關注在總統這塊怎麼合作,但卻忽略了立法院要怎麼合作?組閣要怎麼合作?
  • 金溥聰出身學界,故意提出很難執行的方法(開放式初選),沒打算要合作。
  • 「開放式初選」大家都心裡有數,設置73個投開票所,還要設在國民黨的民眾服務處,這都還沒投就知道結果了。
  • 先前他主張全民調,贏的人當正的,輸的人推薦副手,這牽涉到勝選組合的最大考量。只要花3天時間做民調,份數大約2千多份,手機、市話比例各占一半,結果就很準了,馬上就可以知道。
  • 民主初選和全民調的方式各半,一罐砒霜喝下去會死掉,半罐喝下去也是死!

再來,我們看看《小刀號》藍營坦克,如何將砲火對準民眾黨柯文哲主席猛攻:

  • 柯文哲的說法好像是說國民黨在搞台灣對立。
  • 柯文哲只想照自己的方式,否則就不談了。
  • 昨天不是談得很好嗎?怎麼今天說翻臉就翻臉?

此後,藍白陣營時不時就會發射砲彈,將支持者的期望炸得四處噴飛。

侯柯陣營你來我往,一面想著在野合作、另一面又想著以武力壓制對方,巴不得把對方的優勢都打爛,目的只為自己爭個主帥。

很多人會問,侯柯陣營相互撕殺,一組失去優勢的在野聯盟,最終雖可分得「主位」,但這又何嘗不是在為民進黨賴清德的勝選鋪路呢?

約莫9月底,黃珊珊就曾於臉書以「和」不是「合」為題,載明民眾黨的理念:

  • 柯一向主張執政後會組聯合政府,廣納延攬各黨各派人才,朝推動內閣制努力。
  • 和,是政黨和解、社會和諧,而非只有敵對對立。
  • 若在野要推出最強人選,當然可以參考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民調。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再將這些理念對照回來超過半數人民期待的藍白合,侯柯陣營可以有不同的意見與立場,但在面對不同思考點時,仍得尊重他人、與人保持友善合協的關係。

如此,才不至於影響未可知的政黨互補、互助與互利。

有鑑於此,國、民兩黨終由兩位黨主席啟動「政黨協商」、進入停火期。

10月30日國民黨與民眾黨舉行政黨協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先是不約而同地穿上藍西裝、藍領帶與白襯衫,象徵藍白合,以表合談默契。

其次,「政黨協商」會後記者會,雙方除了發表四點共同聲明(包括:台灣第三波民主改革、重啟兩岸對話、總統應赴立法院進行國情報告、立委席次雙方相互支援),另針對「總統布局」尚未獲得共識的部分,柯文哲再次重申:

  • 合作還是比對抗好。
  • 未來不管柯侯、侯柯、是不是在同一張選票上,我們是尊重國民黨的意見。
  • 對我來說,有一個公平的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辦法,那樣就可以了。

然而,當藍白進入停火期、「政黨協商」達成初步共識,民進黨開始按捺不住浮動的心靈。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反批「這是兩黨毫不掩飾公開上演政治分贓戲碼」,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則是痛罵「就是空!」。

民進黨迅速的把槍口對準藍白和,這意味著什麼?

不外乎,藍白和已成為藍白合最好的催化劑,並且正在發酵中。

換言之,在野黨透過時間與經驗的淬煉,正逐漸地把腳步站穩。

在野黨深知整合工作並非依靠「好鬥坦克戰隊」去消弭輾壓合作方的力量,唯有避免對立與仇恨,並且適當地正視各方優勢、整合在野力量(例如:柯、侯、郭、朱),衝高內外部認同指標、精準打擊真正對手,逼迫竊佔中華民國(國家)資源者敗選、退位,如此才可達成最終目標社會和諧、兩岸和平與國家安全(共識)。

據悉,10月31日,先總統 蔣公誕辰紀念日深夜,柯文哲、朱立倫、侯友宜三人低調密會約莫53分鐘,目的無非是為「在野整合」作更多的交流與準備。

會後,三人離開時臉上同時掛滿微笑,好不歡愉。

事實上,對於在野整合,柯文哲早已對外預告「你們放心好了,最後一定會合的,只是說怎麼合而已」,今日驗證,柯所言並非虛假。

觀察時間軸,今時柯朱侯三人會談非但重建了「藍白和」信任線,更為藍白合、主流民意、在野整合開啟了機會之窗。

如此,民進黨敗率恐再添一籌,心情必定不美麗,隨時都有火山爆發、攻擊破壞與操縱人心的事態再發生,大家可得小心提防囉。

照片來源:民眾黨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藍蝴蝶專欄】小刀出鞘猛砍「藍白合」 助推「柯郭組」新路線?

【藍蝴蝶專欄】有條件讓步? 韓情緒張力造勢 侯盤勢依然疲弱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