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在今年5月曾表示,義務役負責守衛基礎設施,不會前往前線作戰,職業軍人才是主戰部隊;對此,國防部長邱國正昨(30)日在立法院指出,台灣防衛作戰槍砲最好不要響,一響的話,「處處是戰場」,沒有前方、後方之分,而義務役有些可以調到戰鬥支援部隊,「不管是守備或主戰部隊,一旦穿上軍服都是軍人」。
行政院長陳建仁被立委問到義務役是否須上前線時,也表示,台灣這麼小的土地,「沒有前線後備之分。」而邱國正則表示,穿上軍服就是軍人,有些義務役也要支援戰鬥部隊;槍砲一響,台灣處處是戰場。兩者的說法皆被視為打臉賴清德的說法。
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分析表示,台灣志願役人數不足,義務役一定會被搶去補充,也就是會到主力部隊,賴清德不是想欺騙民眾,就是根本不了解台灣軍事狀況。郭正亮指出,賴此說法一出,第一時間就有人反駁他,因為按照國防部的計畫,義務役就有一半的人要當海岸守備旅,且台灣志願役編現比只有8成,只能從義務役補充兵源。
郭正亮進一步指出,「邱國正比較老實,所以在立法院備詢時就說了實話」,守備部隊在戰爭吃緊時,本來就有可能到前線去,全世界都是如此,義務役訓練中也是有作戰項目,例如丟手榴彈,若是單純守備「那就不需要學了」。
也有媒體評論指出,賴清德的說法,也許是對軍事外行,也可能只是想哄騙年輕人。但邱國正的說法一語道破台灣缺乏防禦縱深的事實:戰爭一旦開打,哪裡是前線和後方?《聯合報》以以色列和哈瑪斯軍事衝突為例指出,以國遭飛彈密集襲擊,加薩幾被夷為廢墟,數不清的人命損失,「誰前線、誰後方?」依國防部的規畫,義務役士兵除負責守衛「基礎設施」,還包括負責守衛「灘岸」。試想,一旦敵人企圖搶灘登陸或潛入破壞我方設施,負責防守的義務役小兵都不必還擊或搏鬥嗎?那麼,賴清德說「不會上戰場」,到底算什麼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