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四季靜好日出吉光 張素燕2023油畫個展

台灣好報/ 2023.10.31 00:42
▲臺灣東部大自然飽滿的生命力,呈現在大山大海的闊壯和花東縱谷的舒暢,無法以隻言片語訴說的美,留住了旅居法國十二年的畫家張素燕的心。(圖/花東文教基金會提供)

【記者 陳欣伶/花蓮 報導】「開始的那道光,世界有了形狀,我們開始熟悉,尚未深刻的你,只想好好聽你說,彼此心中的永恆」從畫裡耀出音符藉構圖和筆觸來傳達愛的情感,訴說著,來,來跟我一起「戀戀花蓮」。

依山傍海的花蓮,跟著太陽作息;沁涼的空氣,大地沈睡;伴著殘月的星子,鑲滿靛藍的蒼穹;蟲鳴將寂,晨鳥初醒;在拍岸的海浪聲中,靜靜等待。

張素燕生於臺北市,一九八三年畢業於國立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西畫組,一九九三年決定長住法國,二○○四年返臺拜訪移居花蓮的胞姊,被花蓮的土黏住,被花蓮的大山大海震懾,更被花蓮的四季釀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幻化成創作角度靈感之源,定意作為她生命的棲息地。

▲展出廿五幅徜徉在花蓮大自然的畫作,於「小張文青咖啡館」舉行「四季靜好」油畫個展。(記者陳欣伶攝)▲廿五幅徜徉在花蓮大自然的畫作,於「小張文青咖啡館」舉行「四季靜好」油畫個展。(記者陳欣伶攝)▲展出廿五幅徜徉在花蓮大自然的畫作,於「小張文青咖啡館」舉行「四季靜好」油畫個展。(記者陳欣伶攝)▲應「花東文教基金會」邀請在「小張文青咖啡館」舉行「四季靜好」油畫個展。(記者陳欣伶攝)▲精選十二幅在「吉光片羽Roaster Cafe」舉行「日出吉光」個展。(記者陳欣伶攝)▲「日出」光線漸弱,太陽將天地還給清風明月,萬物在蛙鳴聲中沈睡。(記者陳欣伶攝)▲精選十二幅在「吉光片羽Roaster Cafe」舉行「日出吉光」個展。(記者陳欣伶攝)▲精選十二幅在「吉光片羽Roaster Cafe」舉行「日出吉光」個展。(記者陳欣伶攝)

「我在巴黎要去看海得開車四、五小時,離開城市也得開上半小時,但花蓮市距離山海都很近!」朝陽般笑臉的素燕老師說,移居花蓮廿年來只要好天氣,一定天天上山下海去寫生,天未亮就在海邊畫日出,天亮再去太魯閣,午後再去東海岸,靜靜感受花蓮山水四季的光影相互交融萬千變化;陰天就在家裡為庭園的植栽作畫,拿畫筆的手從不停歇。

「藝術家回到大地之母的懷抱,順隨四季的變幻,對自然耐性的觀察,用畫筆替代修行者的讚頌,如經文的復刻,ㄧ筆一劃呈現ㄧ草一木的溫暖,在遠方的異鄉人都能深刻感受。」此外「藝術創作的動機,不外乎連結觀眾與創作者的情感,產生真、善、美的共鳴;筆下的生動溫暖,喚回了觀者珍視大自然孕育萬物的美麗與仁慈。」旅法收藏家張惠婷對於畫作的評價如是說。

旅居法國十二年的畫家張素燕,今秋應「花東文教基金會」邀請在「小張文青咖啡館」舉行「四季靜好」油畫個展,展出廿五幅徜徉在花蓮大自然的畫作,以風景和花卉居多,太魯閣峽谷有布洛灣、綠水營地、梅園等;經常晨起外出寫生,故「日出」也是重要題材,夏秋之際,天未亮就在花蓮市的海邊寫生直到天光照耀大地,迄今累計近百幅日出系列畫作,大自然的美麗和多樣性,光線與色彩的掌握恰如其分,精選十二幅在「吉光片羽Roaster Cafe」舉行「日出吉光」個展。

此次,首度公開有二幅法國時期畫作;其中「我的法國小屋」是她此生唯一一幅有建築物的畫作。她說,該屋在巴黎五百公里的中部偏僻村莊,屋主是與她親如家人的忘年之交,一年總會在此短住兩個月,與其全家人一起生活並且繪畫。始終只畫大自然的她,獨為這位友人的家屋作畫,另一幅「詩人的茉莉花」亦是在此創作。

展出至十月三十一日止,每週四至隔週一,下午一至六時,小張文青咖啡館(花蓮市大同街十三號對面);每週三至週日,下午一至六時,吉光片羽(花蓮市民德一街卅八號),作品皆開放收藏,歡迎有緣人洽詢現場人員。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