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這幾年在臺灣能見度愈來愈高,除了客家電視台,透過電視節目、新聞發揮客家觀點,成立邁入第4年的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將焦點鎖定新媒體,今天(29日)的諮詢座談年會上,更與國內三所大學簽MOU,藉此培育更多客家傳播人才。 「3、2、1,請簽名。」 慎重交換意見簽下合約,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連結全臺3所培育客家人才大學,未來將輸送更多客家新血,也為客家高教20年,締結新的里程碑。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周錦宏:「現在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畢業之後到底要做什麼工作,尤其我們中央大學,培養了很多客家(專業)的同學,不過他要怎麼樣讓他有很多的機會,可以在這些和客家相關的這些產業裡,可以有就業的機會,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 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院長 馮祥勇:「其實我們客家的廣播或者傳播也很好,我們應該要把我們的臺灣的經驗,全部(傳向)國外去啦!全球的客家其實也是我們的推動的重點。」 「像看到這邊,你們沒有看到,你們沒有看到桐花。」 突破傳統媒體框架,在社群推播當道下,「客新聞」思考數位化。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 陳邦畛:「客新聞把客家的事情,還用客家的觀點,把全世界的這個新聞,透過客新聞這個平台把它推廣出去。」 從《靛花》紙媒到空拍、VR等新媒,不斷跨界,客傳會邁入第4年,目標持續提升民眾客家媒體近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