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政時報 江雁武/台中綜合報導】
日前崇正國樂團於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Weiwuying, Concert Hall)展演,原訂7月28日演出,適逢中度颱風杜蘇芮而延期演出,經過兩個多月,樂團持續精進,為了滿足來自全臺佳賓蒞臨觀看演出的期待,猶以如李白《春日行》所說的「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用心獻演,帶給大家最高的聽覺饗宴。
崇正國樂團在財團法人崇正基金會黃董事長世妍、翁樞紐嵩慶引領下,由團長翁副領導點傳師士琇、指揮邱秉鎰老師、行政總監曾盈溱老師帶領來自全臺73位演奏家一同登臺演出,並由幕前幕後的志工團隊協力舉辦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透過全球連線形式,讓國外道場一同參與聆聽,感受道傳萬國九州普天同慶的樂章。
崇正國樂團連年一場又一場的音樂盛會演出,廣獲各界認可與贊同,感謝維豐水電工程有限公司、文亮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百年國際科技有限公司、台中天元扶輪社社長/食物四分法健康協會創會長/翁政宏社長、熱浪島蔬食茶堂、饒富女女士、張峰誠醫師、張斯閔職能治療師、東經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誠太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泰陽工業有限公司、呂宗修建築師事務所、達蓁科技有限公司、林細珍女士、黃瓊儀女士、一貫道寶光崇正柬埔寨道場、崇正志工隊的贊助。也感謝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總經理蘇志勳、高雄市文化局前副局長蔡秀玉、國家海洋研究院前副院長林英斌、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所長/教授高瑞鍾、輔英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學務長陳冠位、輔英科技大學休閒與遊憩事業管理系主任于建中、民視南部新聞中心經理黃揚俊、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宗教禮俗科前科長蔡振坤、寶山禪寺自得法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暨音樂學系專任教授莊敏仁、南洋集團有限公司吳家全協理等貴賓一同與會,更感謝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全體工作人員的協助。
2023年音樂會,由導聆范家銘、胡定宇聯手,引領大家一同開啟聽覺饗宴,在一首又一首的曲目介紹中,引導大家感受樂音帶來的和諧與美好。此次音樂會分為兩個時段,首先上半場是以大型樂團演奏曲目【豐收鑼鼓】展開序幕,曲目由彭修文、蔡惠泉兩位老師作曲(Harvest Gong & Drum, Peng Xiuwen and Cai Huiquan)。發源於安徽明光市民間民族打擊樂曲種,每逢豐收時節、重要節慶,喧天的鑼鼓聲傳遍大街小巷,瀰漫著豐收歡慶的熱鬧氣氛;打擊樂作曲家不拘一格,採取「十番鑼鼓、舟山鑼鼓、戲曲鑼鼓」手法,在鼓點和旋法上加以變化延伸、推陳出新,充份發揮打擊樂的表現力,使鑼鼓演奏呈現出新穎的民族風格,並極具時代特點。
第二首帶著大家遊歷【絲綢之路】,由姜瑩老師作曲(The Silk Road, Jiang Ying),其作品發揮民族樂器的性能和特色,展現西域多元的調式,主要汲取西班牙佛朗明哥(Flamenco)、阿根廷探戈(Tango)的節奏元素,加上彈撥樂器的推、拉、滑音演奏技法,及各種樂器拍擊面板的切分節奏,使其獨具世界音樂特點,除豐富民族管弦樂團多元的音樂語言外,更添加濃厚的塞外風情。
第三首曲目則是體驗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的民間音樂素材創作而成【湘西風情】,曲目由楊乃林、李真貴、王直三位老師作曲(Xiangxi Customs, Yang Nailin, Li Zhengui, Wang Zhi),全曲透過土家、苗家的樂舞曲式,例如打溜子、擺手舞、咚咚奎、山歌等,表達當地人民的精神風貌,與樂觀進取的性格,值得一提的是,為打溜子橋段,其為土家族獨具風格、流傳最廣的一種古老打擊合奏,以溜子鑼、頭鈸、二鈸、馬鑼這四件打擊樂器組成,演奏特點主要在兩副鈸的技巧上,有悶、亮、側、揉、擠鈸、蓋邊等打繫技法,節奏疏密有致,表情流暢活潑,交織著樂隊的旋律跌宕起伏,在豪邁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樂曲。
下半場以第四首曲目作為開端序章,由邱彥暄笙演奏家,以協奏曲【竹影間】與樂團共同演出,曲目由朱劍平、吳學偉二位老師作曲(Among the Shadows of Bamboo, Sheng Concerto, Zhu Jianping and Wu Xuewei),邱老師憑藉著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努力不懈的練習,克服後天聽力受損的限制,用悠雅的樂聲,向世人傳達樂天知命、勇往直前的精神。曲目為傳統笙與高音三十六簧加鍵笙的雙笙節奏演出,作品音樂元素為雲南民歌《繡荷包》,旋律優美,中段有五拍爵士樂風的Swinging The Blues搖攞節奏律動,運用笙獨有的演奏技法,清幽空靈的音色,描繪出宋代詩人陸游《秋霽.驅除雲霧極知難》其中一段「看鶴梳翎竹影間」的意境,以及鶴舞竹林、一派祥瑞的歡舞場景。
第五首曲目綠.風之歌-【七彩之和】第一樂章,為張朝老師作曲(Seven Colors of Harmony, 1st mov. Green song of the Wind, Zhang Chao),全樂章是七彩合而為光之寓意,體現萬物賴以維生的重要元素,只有和而不同的七色並列,才能勃發出絢爛的七彩光芒。全曲七個樂章,呈現七種色彩意象與自然元素,《綠.風之歌》、《藍.水之歌》、《黃.山之歌》、《青.月亮歌》、《赤.火之歌》、《紫.天之歌》、《橙.太陽歌》,描繪居住在雲南地區,包括蒙族、回族、哈尼族、藏族、彝族的民族特色,以大型民族管弦樂的形式展現,各個樂章都能聽到在地民族的風格特色,以及和諧多變的色彩,再再體現出作曲家的非凡功力。此次特別選以第一樂章的萬物自然生生不息意向,結合人聲的藝術效果。帶領大家體驗蒙古民族的颯爽豪放。
最後一首【太陽頌】第四樂章太陽頌,由王丹紅老師作曲(Ode to the Sun, 4th mov., Wang Danhong),其創作源自於四川巴渝地區民間素材及勞動人民的生活,作品具有濃郁的巴渝風韻與文化氣質,深邃的情感內涵與磅礡的氣勢,猶如川菜的椒、麻、酸、辣,四個樂章表現一幅獨具風格的巴山蜀水風情畫。尤其第四樂章以四川渝東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為創作體裁作為最終章,暨歡快又明朗;開始的弦樂如晨曦曙光穿透山間雲層,從幽靜晦暗逐漸渲染成繽紛明亮,蒼窺大地佈滿金光。在樂隊強而有力的節奏後,竹笛與樂隊分別發出歡快的《太陽出來喜洋洋》主題旋律,曲調質樸簡潔有力,如一躍而升的太陽,熱情又奔放。全曲散發粗獷純樸的氣息,正如勞動人民歌頌升騰的太陽、熱愛士地的芬芳、無畏無懼積極向上,樂天的精神燃起生命之光,攜手迎向大道康莊。
活動演奏內容精采,結合上聆聽者的一聲聲「Encore」呼喚,感動了指揮老師再獻上一首【花好月圓】,並由指揮邱老師帶動全場,在輕快的節奏樂曲,加上掌聲不斷的互動,音樂會氣氛達到最高峰。國樂團以「相識、相聚、相惜」感恩之心祈願各位健康、幸福、美滿,期待下次再「相逢」,為每位愛樂者譜曲下一次的圓滿、美好的樂章。
原始新聞來源 2023「鑼鼓齊鳴慶豐收音樂會」|寶光崇正國樂團粉墨登場 警政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