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AI可以如何協助仲裁判斷嗎?可能取代現有的專業人力嗎?

報新聞/編輯部 2023.10.26 02:23

中華民國仲裁協會吳永乾理事長開場致詞圖:中華民國仲裁協會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2023臺灣仲裁週”系列活動之“臺北國際仲裁暨調解研討會”於24,25日假政大公企中心舉辦,來自歐洲、美洲及亞太地區等12個國家/地區、共計20位的專家學者針對國際爭端解決機制的未來可能發展與熱門議題,包括:AI世代對現行仲裁與調解運作之影響、線上爭端解決、國際投資與貿易爭端解決的變革等,進行了論文發表與討論。此一深具前瞻性的研討會,由中華民國仲裁協會與臺大法律學院亞洲WTO暨國際衛生法與政策中心共同合辦。會議特邀瑞士伯恩大學世界貿易研究院(WTI)Peter Van den Bossche教授,進行主題演講,就WTO現行爭議解決機制作了省思,並展望國際貿易爭端解決的未來。

研討會各類議題中,新科技的使用尤其受到矚目。近年因全球大環境的改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於各產業界生態的影響趨勢成為未來的重要觀察指標;在仲裁中,AI的使用也已經越來越頻繁。

臺大法律學院亞洲WTO暨國際衛生法與政策中心揚岳平主任開場致詞
圖:中華民國仲裁協會提供

兩天的熱烈討論後,出席者各有不同的論點,綜觀大家共同認可的方向計有:
1.分析AI對仲裁機制的好處,包括時間和費用的節省、法律文件的正確性(雖曾發生Chat GPT「捏造」判決的案例)和一制性,以及具可預測性 ; 然而其亦具有風險,包括可能產生的偏頗、隱私保密的疑慮、論理的匱乏,和倫理道德等問題。

2.仲裁所涉及的工作面向很廣,其中有些更適合由AI協助,但也有必須由仲裁人與律師親自進行的事項。前者的典型例子就是協助進行文件揭露、證據的整理等;後者則如仲裁判斷的撰寫,是為仲裁人的核心功能,不應交由AI進行。

3.AI產業的快速發展影響了對智慧財產的保護,現有的法制未能及時因應,也許可以透過強制調解的機制做為緩衝。雖然AI等資訊工具便利好用,但應注意仲裁或爭端解決的程序正當性。包括使用者應該檢查AI提供的答復或產出的文檔,而不能照單全收;使用第三方軟體或AI時應注意保密性的考量。

4.AI於仲裁機制中可能的運用面向,包括其可針對個案分析勝敗比率、賠償金額及可能產生的費用、擬定仲裁協議中的仲裁條款、文件審閱與資料分析、選定適當的仲裁人和撰擬法律文件。目前仲裁社群也正在發展使用AI相關的行為規範,例如若仲裁人使用AI協助整理文件,應做適當揭露等,以期在增進效率與正當程序考量間取得平衡。

5.有關未來是否有AI仲裁人的可能?必須先克服科技及法制等面向產生的障礙。講者們認為目前為時尚早,在法規上(例如法律規定仲裁人應為自然人)、技術上、兩者本質的差異上(AI欠缺說理與同理人類情緒的能力),AI都還無法取代人類仲裁人。但AI使用確實為不可避免的趨勢。AI不會取代律師,然而不擅於使用AI的律師將會被取代。

主辦單位與講者合影
圖:中華民國仲裁協會提供

從諸多專家學者精闢的觀察角度與思維架構,可以得知AI對爭議解決機制如仲裁與調解制度,逐漸產生了不同於過往模式的改變 ;我國仲裁法之修訂工作正在進行中,如何即時就法制面與程序面進行檢視與調整,乃是必須面對的課題。

仲裁週仍有8場研討會持續進行中,詳情請洽活動官網跟QR Code!

http://www.arbitrationweek.tw/

仲裁週QRcode

The post AI可以如何協助仲裁判斷嗎?可能取代現有的專業人力嗎?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