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霜降報到!需提高免疫力、防感冒!吳明珠中醫師:注重5大部位保暖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3.10.25 09:53

今天10月24日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霜降」,再過兩個星期,就是「立冬」,吳明珠中醫師提醒,霜降不僅是秋冬氣候的轉捩點,也是人體陽氣由收到藏的過渡,這個時間節點後起居養生要開始注意防寒保暖,特別要注意5大部位保暖。

霜降報到!需提高免疫力、防感冒!吳明珠中醫師:注重5大部位保暖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過渡的開始,俗語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在此時節,晝夜溫差變化增大,要注重保暖,及時增減衣服,特別要注意足部和胃部保暖,以防寒邪入侵。霜降以後,隨著氣溫下降,「老寒腿」的發病會隨之增多,而慢性支氣管炎也容易復發或加重。

5大部位是保暖重點

人體的肩膀、頸部、腹部、膝蓋、腳5個部位是保暖的重點。抵抗力差的人,尤應按時增減衣服,以免寒邪入侵,導致生病。

日常生活養生要訣

至於睡眠方面,則應該“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以應秋氣之清爽,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在飲食方面,霜降過後,隨著氣溫的變化,人體氣血也會隨之發生改變,脾臟功能此時處於較旺盛期,現代人由於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飲食不規律,喜食偏辣、麻、燙的食物,極易導致胃病發作,是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復發的高峰期。

中醫學認為“四季五補”,即春要升補、夏宜清補、長夏淡補、秋需平補、冬合文補。《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

霜降為季秋之時,肺金當令,燥氣太過,易鬱肝木而傷脾土。故應選用氣平味淡、作用和緩的食物,潤肺滋陰,益胃生津。可以適當食用梨、蜂蜜、甘蔗、芝麻、藕、栗子、胡桃、枇杷、荸薺、白果、乳品等食物;中藥則可以選擇西洋參、百合、玉竹、沙參、麥冬、天冬、山藥、黃精、桑葚、白扁豆等。

霜降節氣,若無風寒天氣或體內沒有寒氣,應儘量少用或不用解表發汗的食品,如大蔥、生薑、辣椒、芥末等;多食柔潤之品,滋陰潤燥、修護臟腑,彌補秋燥對身體的傷害。

平時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

平時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

情緒方面要防秋鬱,晚秋時節,草枯葉落,觸景生情 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鬱,所以秋天也是各種情緒疾病高發的時節。按中醫 “五行”理論,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平時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另外,可以選擇在陽光明媚、氣溫相對較高的時間段外出登山、賞景,或者在公園散步、慢跑、做操……這些都可以舒緩心情,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

按摩穴位保健康

人體生理活動隨自然界陰陽消長的規律改變,在秋季,燥邪與風邪易侵犯人體,誘發感冒、鼻炎等疾病。

防感冒:按摩合谷穴、曲池穴等穴位可预防感冒。

防鼻炎: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窍,预防鼻炎发作。

提高免疫力:常按足三里穴可提高免疫力,健脾胃,扶正固本。

滋陰生津:燥邪易傷陰津,可常按三陰交穴,以滋陰生津、潤燥清熱。

【延伸閱讀】

水煮蛋好營養,老人只能吃水煮蛋?趙函穎營養師揭:3大NG煮蛋法

白頭髮有智慧,拔了會變笨?葛正航中醫師:必按4大穴位養髮防白髮

嘴破一定都是火氣大惹的禍?陳禹樺營養師:4大營養素吃不夠,害口腔連連破洞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926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