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午餐政策多頭馬車 立委籲制定專法
客家電視台/李鴻祺 南投
1 年前
目前國內一天的學童營養午餐,包含老師就有200萬份的需求量,但是每個縣市都各有規範,導致午餐政策成了多頭馬車,日前民進黨立委蔡培慧、陳培瑜等人,邀集教育部國教署、農糧署,以及多個相關民間團體,召開「學校飲食教育現況困境及改善方案」座談會,希望能夠凝聚共識,制定出合乎時宜的學校飲食教育專法。
「沒有午餐祕書,營養師編制也不夠。」
國內的學童營養午餐,目前有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及民辦民營3種模式,其中餐盒公會負責的餐數,大約占了7成、就是140萬份,其餘很多都是屬於偏鄉地區,不僅食材購買、廚工的聘僱,以及營養師的編列都是一大難題。
南投縣家長會長協會副理事長 劉耀評:「會用一些比較大量的油炸,或是相關烹飪的方式,來形成這些我們的一些食材,覺得說,這些會不會造成孩子們的熱量過高。」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 黃正銘:「我們的孩子現在所吃的,其實他們到底滿不滿意,他們才是主角。」
營養師公會全聯會監事 許文音:「所以很多廚工真的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各位有沒有想,而且這些廚媽她們是領日薪,她們不是、她沒有正式員工,所以這變成是,是一個非常非常嚴重的問題。」
與會的家長代表指出,營養午餐不應該變成福利政策,而是落實照顧學童的營養,現在的狀況就是地方政府、教育部、衛福部及農業部等單位,多頭馬車在管理,所以制定專法是迫在眉睫之事情。
餐盒食品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陳明信:「不要22縣市有22個午餐的價格跟版本,所以我們希望法制化,讓臺灣學校午餐更好,讓我們追上日本跟韓國。」
民進黨立委 蔡培慧:「今天的座談會主要就是聽到,不管是家長的聲音、營養師的聲音,然後團膳業者的聲音,以及政府部門,可以在哪一個部分來協助。」
營養師公會表示許多偏鄉學童的午餐,是他們唯一獲取均衡營養的餐食,所以建議在設備和人力費用上,應該分別支應,才能把午餐經費落實在食材上,讓偏鄉學童,也能享用到美味營養兼顧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