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面對市政重大建設,市長盧秀燕不願意在過程中與執政中央有太多的「口水」交鋒,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期待中央,能以全台中市民的需求和福祉進行理性的政策推動。如果因為選舉或其他考量而延滯既有的重大交通建設,是所有市民受累,而非只有藍、白或中間選民的需求被延滯。(圖/取自網路)
作者/劉東皋
台中市長盧秀燕罕見在議會公開嗆中央「有人在卡台中捷運藍線」,並要對方為市民著想「放手吧!」但到底是誰至今還對中捷藍線充滿執念而不放手呢?
盧秀燕平日不在市政公務時間與議會中回答政治問題;且為了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和諧,避免重大市政建設的預算補助或審議遭到卡關,通常不太會為了政治議題而得罪行政院及中央各部會。不過,這次中捷藍線被卡關的議題,卻是副總統賴清德所主動引發的,盧秀燕許是不願揹「延宕捷運重大建設」的黑鍋,而掀出確實有人在卡中捷藍線。
賴清德是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身分於10月14日參加旅中鄉親後援會大會時指出,中捷藍線曾在蘇貞昌任院長時核定,但後來盧秀燕更改路線,「改到有力人士家附近」,讓中央很失望;如果按前市長林佳龍的規劃,進度就不是這樣。
盧希望以市民為念 請卡卡者放手
盧秀燕16日在台中市議會定期會回答議員質詢時,明確表示:「有人卡中捷藍線那麼多年,希望以民為念,放手吧。」問題是,盧秀燕上任不到五年,是誰在卡中捷藍線「那麼多年」?
近四、五年來的行政院長,就歷經賴清德、蘇貞昌、陳建仁三位,誰曾去卡藍線很多年?他們三人想來不是盧秀燕意有所指之人。而交通部今年二月也通過了中捷藍線綜合規劃案並送行政院,所以應也不會是現任交通部長王國材。
思前想後,應是前交通部長林佳龍還對中捷藍線長期有所懸念。不過,林佳龍已離開交通部一段時間,時至今日,適逢即將到來的2024總統大選之際,蘇貞昌也已下台;賴清德及現任行政院長陳建仁,則似乎繼續配合卡藍線的戲碼,拿台中市政重大交通建設再當一次可玩弄的政治籌碼。
賴清德日前指中捷藍線曾經在他任行政院長時核定了綜合規劃案,會遭延宕是因台中市府變更路線,但盧秀燕在議會也直白說,本案一直都到交通部而已,過去皆未曾經過行政院核定,賴前院長恐怕是「記憶有誤」。
賴清德將中捷藍線的延宕推說是盧秀燕為了「有力人士」而更改一段路線;台中市議會民進黨團也在16日召開記者會,指若非胡志強市長任內推動BRT而將中捷藍線計畫停掉,藍線建設進度也不會拖延至今;且林佳龍擔任市長時規劃的藍線路線已經完成,是盧秀燕又重新變更路線才讓藍線計畫再遭延宕。
(圖/取自網路)
交通部已審議通過 民進黨卻一直舊事重提
賴清德與民進黨市議員雖如此互相應和,但細究起來,他們所指的問題,都是在今年二月交通部審議通過之前就存在的事情。而在規劃通過前,交通部也早就針對包括站點、路線變更、經費等問題,請台中市交通局進行多次說明後,才審議通過此一綜合規劃案。
賴清德及民進黨議員卻一再舊事重提,這不是明擺著在打臉通過規劃案的交通部及審查委員會嗎?也讓人不免懷疑,在大選將至之際,民進黨似又要開始大打迷糊仗與抹黑技倆?
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受訪時指出,中捷藍線綜合規劃報告早在今年二月就經過交通部審議通過,市長盧秀燕之後也曾到院會與新任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溝通,當時正、副院長都曾給予正面的肯定。但自四月送行政院後,至今都沒有核定。
(圖/取自網路)
葉昭甫認為,除了台北已完成的捷運各路線外,就目前各地所送的捷運規劃案件看,他相信台中市台灣大道這條捷運藍線的規劃不比別人差。但行政院之前卻以經費暴增為由,要求台中市提出說明而遲未通過綜合規劃。即使台中市已針對行政院的疑問提出各項說明,但仍一直被卡住。
經費驟增 路線變更、站點設置皆早有說明
他指出,捷運藍線經費的調整主要是受到近數年來物價波動上漲所致。而行政院原針對規劃報告中所提的路線、機場、場站位置與轉乘等規劃內容要求加強交通局說明,市府也已配合詳加說明。
通常面對市政重大建設,市長盧秀燕不願意在過程中與執政中央有太多的「口水」交鋒,葉昭甫期待中央能以全台中市民的需求和福祉進行理性的政策推動。如果因為選舉或其他考量而延滯既有的重大交通建設,是所有市民受累,而非只有藍、白或中間選民的需求被延滯。
依據期程規劃,台中捷運藍線綜合規劃案在通過行政院審查後、後續需進行基本設計、土地徵收、細部計畫,到發包興建等。即使目前有些台中市政府可做的先做、可以墊支的金額先執行,但啟動徵收程序至少也要兩年才完成,工程發包到完工也需七、八年,若每遇舉選就遭刻意卡關而延遲,台中捷運藍線十年後也難望完成。
尤其,交通部也是中央執政部會,葉昭甫難以理解,交通部審核過程其實已相當專業仔細,有需要補充說明的內容,台中市府也已盡全力配合說明,但卻不知為何仍然「卡在院裡」。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