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北科大「猴硐礦業與勞動影像行動」前進高雄 即日起於勞工博物館展出

新頭條/ 2023.10.17 20:37

記者李喬智/高雄報導

猴硐礦工身影,前進南台灣!北科大「猴硐礦業與勞動影像行動」USR計畫與高雄市勞工局、猴硐礦工文史館合作,於高雄市勞工博物館舉辦《末代礦工攝影展》,今(17)日起至明年4月6日展出北科大學生跨院共創的攝影作品,並邀請一同指導學子的攝影家劉子正、鍾宜杰、黃子明等,以及攝影家蔡明德等多位關心台灣礦業勞動記憶的社會人士,展出近30位創作者的心血,期盼在跨世代的努力下,持續傳承這一段充滿淚水與汗水的煤鄉勞動歷史。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是全國唯一以勞動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盼能將台灣豐富且多元的勞動議題呈現給大眾,因此這回首次與北科大以及猴硐礦工文史館共同合作促成本次展覽,協助傳頌礦工們努力守護的勞動記憶。
北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學生楊穎超表示,先前在課程安排下,以末代礦工為對象,進行環境肖像(Environmental Portrait)的拍攝─以人物為主題,加入周遭環境、符號、物品等,以彰顯人物的身分、個性及心境。過程中與合作的攝影對象林正福礦工前輩逐漸熟絡,無論是攝影成果、展演實務、田野調查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收穫,「最重要的是,能為台灣礦業文化的推廣與紀錄盡一份心力,發現自己與社會實踐的距離並不遙遠。」

北科大技職所研究生洪舜凱則在投入攝影的過程中,「意外發現,當礦業工程與礦工日常生活交匯時,竟能帶出非常豐富的勞動歷史與文化,讓人嘆為觀止!」

猴硐礦工文史館創辦人、同時也是參展者之一的周朝南指出,民國四〇到七〇年代,煤炭為台灣經濟撐起一片天,靠的是深入地底、拚上性命、灰頭土臉挖煤的上萬名礦工,卻漸為世人所淡忘。幸而過去三年多來,有北科大同學與老師的相助,使這群無名英雄寫下的過往歷史記憶,獲得各界廣大迴響,「我們由衷感謝北科師生的支持和鼓勵,也期待深埋在最後一批老礦工腦海裡的礦業與勞動文史,能永續發展、傳承下去。」

北科大副校長楊士萱表示,高雄是台灣少數工業起家的城市,背後的能源供給,曾有著這群末代礦工揮汗工作的身影;而北科大曾是全台首設礦冶工程科系的高等學府,也是台灣工業發展的推手。如今北科大的猴硐影像USR計畫,能在高雄市勞工博物館展出,感到榮幸之餘,也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到北科大近年傾力投注的社會人文關懷能量。

《末代礦工攝影展》策展人、北科大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鄭怡雯說明,本次展覽由「末代的浮現」、「末代的吶喊」、「末代的見證」、「末代的再造與共創」以及「末代的期盼」等五個主題所構成,以末代貫穿本展,集眾人之力,以影像訴說礦工「出坑」與盼望「重生」的故事。

北科大猴硐影像USR計畫也期待透過此展,拉起台灣東北角的礦區與南台灣工業城市的煤記憶,牽起猴硐礦工文史館與高雄勞工博物館的館館相連,同時盼望能透過展覽蓄積的能量,一起迎向坑口的那道希望之光,讓這次的「出坑」,走出台灣勞動文化保存與推廣的新道路。

展覽資訊請見:勞博館官網https://kml.kcg.gov.tw/
及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aohsiungMuseumofLabor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