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追求健康成為共識,因此民眾也常食用保健食品來強健身體,但這些保健食品對心血管也有保護作用嗎?心臟科醫師解析,心血管保健之道仍與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嚴格控制慢性疾病、保持身心靈愉快有關,而遠離 5 大風險因子更是不二法門。
今年 76 歲的張奶奶常訂購保健食品來保養身體健康,閒來無事也會吃燕麥、堅果、紅麴、魚油、葉黃素、鈣片,但她很疑惑,吃了許多保健食品究竟臨床效益多大?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由於保健營養食品並非藥品,因此須依照食藥署規範,不得宣傳具有特定的療效。
遠離心血管疾病,控制疾病最重要
至於保健食品可宣稱的功效只有 13 種,陳玠宇說明,包含輔助調節血壓、調節血脂、不易形成體脂肪、調節血糖、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延緩衰老、牙齒保健、促進鐵吸收。若想維持良好心血管健康,遠離疾病風險因子才是真正的做法。
陳玠宇指出,心血管重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肥胖及三高或代謝症候群、抽菸、遺傳家族史等。也就是說,如果想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控制好涵蓋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等慢性病相當重要。
冠心病:年齡與停經後是關鍵
過去認為年齡大於 45 歲的男性以及年齡大於 55 歲的女性才是冠心病高風險群。然而根據最新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資料分析,不論男女,年齡大於 35 歲以上,冠心病盛行率即開始顯著增加,且男性罹患冠心病風險大於女性,但女性在更年期停經過後,風險會大增。
另外,當家族有年齡小於 50 歲即發病的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則該家族成員罹患冠心病死亡風險增加,且後代發病年齡會有更加年輕化趨勢。無論年齡、性別、遺傳家族病史或早發性心血管病史,都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因素,因此上述高風險群需更著重發生前的預防。
肥胖及代謝症候群:增加心血管患病率
若罹患代謝症候群,將比一般人增加 6 倍糖尿病罹病風險、4 倍高血壓風險、3 倍高血脂症風險、2 倍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而患病原因中,不良生活及飲食型態約佔 50%,遺傳因素約佔 20%。另美國研究分析,體重每增加約 0.75 至 1 公斤時,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約增加 4%,死亡風險則增加 9%。
首先,所謂的代謝症候群有明確定義,符合以下 5 項中,至少其中 3 項才是。包括:
- 腹部肥胖:男性腰圍大於 90 公分、女性腰圍大於 80 公分。
- 血壓偏高:收縮壓大於 130 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大於 85 毫米汞柱。
- 空腹血糖偏高,大於 100 mg/dL。
-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大於 150 mg/dL。
- 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男性小於 40 mg/dL、女性小於 50 mg/dL。
高血壓:年齡越長,血壓控制應越嚴格
台灣高血壓盛行率約為每 3 至 4 位成年人,即有一位有高血壓,甚至許多民眾不知自己已罹患高血壓,而日積月累的傷害會造成潛在器官損傷。目前高血壓的定義為,居家量測時,平均血壓收縮壓超過 130 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 80 毫米汞柱,則為高血壓。
陳玠宇提到,研究顯示即便年齡已高達 60 至 80 歲,但只要平均每降低 1 毫米汞柱的收縮壓,約可降低 2.8% 的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都應將血壓降至 130/80 毫米汞柱以下的標準,可以獲得最大的效益。而 80 至 89 歲的年老者,每降低 20/10 毫米汞柱的血壓,約可降低約 3 成的冠心病死亡風險。
高血脂:控制良好可降低腦心血管不良率
台灣高血脂盛行率約為每 4 人就有 1 人罹患,而且未來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是一般人的 3 倍。尤其以低密度膽固醇(LDL-C,俗稱壞的膽固醇)為動脈硬化的主要獨立影響因子。因此降低 LDL-C 為當代醫學界的主流共識,每將 LDL-C 降低 10 mg/dL,約可下降 5.7% 腦心血管不良事件,需要進入治療的標準如下:
- 一般大眾只要 LDL-C 超過 190 mg/dL 即要開始治療。
- 若有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或動脈硬化性疾病則 LDL-C 超過 100 mg/dL 需要開始治療。
- 患有急性或慢性冠心病、缺血性腦中風或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則必須將 LDL-C 至少降至 70 mg/dL 以下。
- 多血管病變或多次心肌梗塞患者則更須考慮嚴格降至 55 mg/dL 以下。
糖尿病:血糖用藥可改善心臟、腎臟疾病
台灣成人糖尿病盛行率約佔 1 成,而體重過重或肥胖盛行率則將近 5 成,內臟脂肪量過高、胰島素阻抗都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因,糖尿患者常會覺得口乾、口渴、疲倦、喝多尿多,常需使用口服降血糖藥、胰島素或腸泌素促進劑來協助血糖調控達到目標。
近年醫學臨床發現某些血糖用藥不僅可以用來調控糖份,更可以改善心臟衰竭、心血管不良事件、蛋白尿腎臟病變,以及達到更驚人的減重減肥成效,對於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使糖化血色素 HbA1c 控制在 7.0% 以下為基本準則。
若高於 7.0%,則每年出現糖尿病併發症或功能性障礙的風險會增加 1.2 倍,針對較年輕、日常生活功能佳的患者,則建議更嚴格控制在 6.5% 以下,反之,若容易有低血糖症狀或較年老患者,則可放寬至 7.5% 以下。
陳玠宇強調,若想遠離心血管疾病,控制以上疾病是最重要的事情。若想食用保健食品,則務必記得,有慢性疾病正在服用藥物的患者,在食用相關保健營養食品前,建議諮詢專業醫師、藥師或營養師的意見,以免得不到功效,反而與藥物產生抵觸,造成嚴重副作用以及身體傷害。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延伸閱讀:
心臟亂跳不是小鹿亂撞!心律不整頻率過高需手術治療,日常可靠 5 招護心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