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臺灣的小校數量逐年上升,少子化對偏鄉小校衝擊更明顯,甚至面臨裁併校等問題,位在苗栗縣公館鄉山區的南河國小,8年前全校學生不到30人,一度面臨存廢校危機,再接受輔導與轉型之後,8年後的南河國小不但持續辦學,更有學生願意跨區就讀,而學校重生的關鍵,就是開放又多元的實驗教育。 南河國小全校動員,高年級學生吹嗩吶,中低年級學生負責打擊樂器,這樣每週一次,由專業八音老師到校教學的八音課,從民國83年至今從未間斷過。 南河國小八音老師 胡茂松:「最基本讓這些小朋友,有那個對八音的概念、觀念,然後讓他們了解我們客家八音,對這個傳統文化、我們客家的文化,宮廟的禮儀、祭祀的禮儀的一個了解。」 南河國小學生 黃蓉:「我喜歡八音課,因為可以學一些樂器,然後可以出去表演,然後有時候在廟裡,有時候是過年踩街的時候。」 「墾丁烤肉,(墾丁烤肉,可以),臺北的西門町。」 教室裡的圍圈課程,5、6年級孩子混齡上課,師生都圍坐在地上,針對課程主題共同發想討論,這是南河國小極具特色的教學模式,也因此吸引許多家長帶孩子跨區就讀。 南河國小學生家長 羅宜君:「上半天的課程,國語、數學、英語,下午的課程,才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南河國小學生家長 劉家錡:「小朋友要說話前先舉手,到台上就要講話,我感覺這種的練習很好,因為就是說這個信心,就是這樣慢慢的練出來,也還有一個特色就是說,一個班、二年級帶一年級,我感覺我女兒以前是一年級,現在二年級可以教人了,我就會覺得她有成長。」 南河國小學生家長 鍾小姐:「比如說他們就是有那種,對話、工作、分享,這樣的方式的教學,他們世界導向課程我也覺得很特別,就是會帶大家從生活環境去學習認知,然後民主素養等等,這都是我覺得很棒的地方。」 「寫國字滿有趣的,(喔,你覺得寫國字滿有趣的)」 南河國小從小一開始,貫徹耶拿實驗教育的創新混齡學習,因為這是學校歷經存廢後找到生機的關鍵。 南河國小教務主任 劉彥志:「實驗教育有一個特性,它就是永遠的要,不斷的挑戰、不斷的嘗試,就每年都不斷的在做修正,不會說有一個固定的模式,會一直走下去,我們會調整,會視我們的孩子,目前這批孩子的狀況來做微調。」 讓孩子多嘗試,突破傳統辦學,就是希望走過百年歲月的小校,能繼續在村落裡,扮演教育與陪伴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