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00929 告五人演唱會 妙天

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顧美玲教士 為花蓮身心障礙院生奉獻一生

新頭條/ 2023.10.13 17:22

本報記者∕范振和

花蓮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顧美玲教士,服務至今35個年頭,下月初即將退休返回德國故鄉,71歲的她對畢士大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有著濃濃的感情,她一直覺得到花蓮服務是幸福不是辛苦,對一路扶持畢士大的個人或單位,她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花蓮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顧美玲教士對院內一草一木,有濃得化不開的感情。 (圖/范振和攝)

德國宣教士顧美玲36歲時第一次到台灣,在台北學輔仁大學語言中心學習中文一年半,才到花蓮畢士大服務,當時收容48名女子,以小兒麻痺症患者居多,同工18人負責照護,如今有多重障礙、唐氏症、自閉症、腦麻等各種障別的身心障礙院生109人,接受71位同工照護。在她手中新建了喜樂樓七層,收容年紀最小的只有7歲,而希望樓七層則以收容成年後無處可去的院生為主,年紀最大的已78歲。

顧美玲把畢士大當成自己的家,細心照料這群院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就是擔心他們吃不飽、睡不暖,所幸上帝總是慈悲,儘管碰到新冠疫情,善款銳減,經過誠心禱告後,往往峰廻路轉,善心人士會送愛心物資、捐助善款,給孩子們無憂的生活環境,即使她 偶爾要到德國募款,來自德國宣教士差會(馬堡差會)的愛,也一直與孩子同在。

「在這邊都是很特殊的孩子,極重度的就只能躺在牀上,由同工協助三餐餵食、盥洗,重度與極重度占了收容對象的一半以上。」顧美玲說,這就是同工要感恩的對象,因為孩子提供了同工磨練耐心與發揮愛心的機會。至於,輕中度障別院生會送到一般學校去學習,長大後到技訓場所習得一技之長,如今畢士大有烘焙、洗車、木工、手工、代工等五個部門,不致讓院生流離失所。

▲花蓮畢士大教養院代工坊可訓練院生一技之長,顧美玲教士(左二)相當重視。 (圖/范振和攝)

畢士大也有音樂訓練課程,會教院生教會詩歌、流行歌、敲鑼打鼓等,儘管「剛剛才教會,馬上就忘記」是事實,不過,同工並不氣餒,不斷耐心重複訓練,讓院生也能登台一展長才。至於所屬的愛心商店,販售的木工、手工等作品等,都是院生的傑作,去年院生畫動物畫,今年畫原住民,都變成月曆、馬克杯、T恤的吸睛圖騰,在顧美玲眼中,「每個孩子都是寶,都是音樂家,都是藝術家!」

▲花蓮畢士大教養院董事長顧美玲教士(右)由院長戴孟蓁(左)陪同展示身心障院生繪製的明年畫作月曆與T恤。  (圖/范振和攝)

一晃眼,35年就過了,她直說,儘管要離開了,非常捨不得,但一路走來,很感恩!深邃的眼眸有著深沈的智慧,她耀閃著圓潤而不刺眼的光芒,再三感恩神、感恩同工、感恩志工和她一起陪伴院生,有些同工從沒結婚到如今有的已當阿嬤,還在畢士大同甘共苦,「這不是恩典什麼是恩典?」

為特殊兒童服務30年後,106年3月2日顧美玲榮獲移民署長何榮村親頒永久居留證(梅花卡),感謝她對台灣無私付出的貢獻。「畢士大教養院是我的故鄉、我的家!」顧美玲說,每每外出開會或返回德國母家報告時,總惦記著畢士大孩子們,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長大,能夠自理生活,就是最大的欣慰,去年她終於找到接班人德籍吳憫文教士,如今很少人知道她即將悄悄離開,但她深信與花蓮的因緣仍在,有生之年,她還是會回來看一看孩子們,訴一訴別後的際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