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奇美名琴台南子弟 賀雙十國慶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對台灣古典樂迷來說,今年有了很不一樣的國慶之夜。來自台南的新銳小提琴家魏靖儀(William Wei,1994-),10月10日晚間, 在倫敦愛樂團音樂會上,以奇美博物館珍藏的1722年史特拉底瓦里名琴「姚阿幸—艾爾曼 (Joachim-Elman)」,演奏《安平追想曲》,感動無數人。
成立於1934年的倫敦愛樂,正值90週年慶,在睽違多年後訪台,為樂迷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帶來2天重磅演出,從浪漫到新古典,指揮愛德華.加德納(Edward Gardner, 1974-)首度來台。魏靖儀在奇美博物館的義助下,以台南人收藏的301年名琴,拉奏台南民謠《安平追想曲》,獻給遠客與天團,同時為建城400年的家鄉-台南府城,作了熱身宣傳,令人拍案叫絕,也印象深刻。
依舊帶著靦腆表情的魏靖儀,昨晚在301年史特拉底瓦里名琴「姚阿幸—艾爾曼 (Joachim-Elman)」名琴助陣、倫敦愛樂的天團加持下,作了稱職的獨奏演出,把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1865-1957)《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詮釋得可圈可點。
白襯衫配上黑西裝,魏靖儀沒有在外表多作文章,走過近期感情紛擾事件,他變得更謹言慎行,也希望全力灌注在音樂專業上。
平心而論,以一位才29歲的小提琴新秀,馬上可以夾著301年輝煌名琴,和90年歷史的倫敦愛樂同台,而擔任指揮的愛德華.加德納(Edward Gardner, 1974-),活躍於北歐與國際樂壇,是當紅炸子雞,那是難逢機會。
新象藝術總監樊曼儂曾表示,倫敦愛樂一聽就知道是很棒的樂團,也很多年沒有來台灣,他們最重要的特色,不只是演出傳統的古典音樂,也包含了流行音樂,跟時代結合,電影配樂、連電玩音樂,也是他們重要的風格。然而,更重要的是,倫敦愛樂很大方接受了新象推薦的音樂家魏靖儀,加入該團在台灣的兩場演出,令國人雀悅。
魏靖儀也曾回應,很榮幸可以跟那麼知名的樂團一起合作,很期待,但也很緊張的。魏靖儀說,他跟加德納在若干年前,就有一面之緣。原來魏靖儀當時在茱莉亞念書,上樂團必修課程時,愛德華.加德納剛好是那次的客席指揮,在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交響曲》的流暢感,令還是學生的魏靖儀,十分欽佩,神往不已。
愛德華.加德納目前是倫敦愛樂與卑爾根愛樂(Bergen Philharmonic)的首席指揮。 他自2021年9月上任,把倫敦愛樂帶領得風風火火,佳評如潮。他的個性鮮明、熱情滿溢、活力盡現、同時驍勇善戰,而具音樂視野,讓倫敦愛樂獲獎連連。明(2024 )年 8 月起,加德納將轉往挪威國家歌劇院和芭蕾舞團(DNO&B)擔任音樂總監。
談到在台北首場音樂會,由台灣小提琴家魏靖儀擔任獨奏家,詮釋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愛德華.加德納說,該協奏曲一開始的樂段,全部都讓小提琴來敘事,所以西貝流士曲子會讓小提琴的獨奏家,展現很多自己個人的特色。
即使倫敦愛樂已經演奏過該協奏曲,超過千百次,但是跟不同的小提琴家演出,那就會有不一樣的呈現,所以他們永遠都不會感到無聊,也非常期待與台灣年輕音樂家的合作。
魏靖儀本人也表示,他個人很喜歡西貝流士的曲子,在演出時,他總是以敘說故事方式,娓娓細訴,甚至用電影的方式表達。一開始是非常的冰冷,有如沒有真下雪的那種冰冷,然後一個人在上面踽踽獨行,忍受刺骨寒風。到第二樂章,早起曙光的時候,然後在一個小木屋裡, 一個很溫暖的營火在裡面。至於第三個樂章,他會覺得是像原住民的歡慶的祭典,高潮迭起,歡喜作結。
倫敦愛樂對台灣樂友來說,並不陌生,2008年莫斯科的樂團首席指揮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1972-)結合新生代小提琴家尼科萊·謝普斯-斯奈德(Nikolai Znaider,1975-)來台演奏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同時台灣樂迷獻上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呈現盪氣迴腸和威風澟然的音樂風格。
2019年倫敦愛樂都曾來台,由指揮家尤洛夫斯基,再次與小提琴名家茱莉亞.費雪(Julia Fischer,1983-)合作演出孟德爾頌與艾爾加的經典《小提琴協奏曲》。
很明顯的,前兩次都是由倫敦愛樂帶來國際小提琴獨奏家來台演出,今年魏靖儀參與倫敦愛樂是創新之舉,本地小提琴家與國際天團的合作模式正是國人高度期待,國際母雞,帶領台灣小雞的模式,為台灣音樂人打造更多的國際合作舞台,留下更多國際合作紀錄,彌足珍貴。
10日晚的演出,票房不算好,兩廳院董事長高志尚伉儷,企業大老張忠模伉儷、黃祟仁、駱錦明伉儷、黃達夫伉儷都是座上嘉賓,十分重視該場演出。
而倫敦愛樂,果然如愛德華.加德納所推介的,LPO真的是很棒的管弦樂團,他舉例說,自己擔任倫敦愛樂首席指揮後,第一場跟倫敦愛樂的演出,就以音樂會現場錄音,拿到國際頒發的重要獎項,足見該樂團的實力,非等閒之輩,尤其擁有極大的靈活度,在演繹大型歌劇、全新委託創作,或室內樂上,都有出色表現,收放自如。
熱情洋溢的49歲指揮愛德華.加德納,昨晚以黑色西裝配黑色圓領衫,緊版西裝禈,加上金黃短髮,潮味十足,肢體動作美妙,在激情起落之餘,一度把指揮棒飛出,讓台下觀眾,對他留下更多印象。
在搭配魏靖儀的合作演出,倫敦愛樂展現海納百川的架勢,彈性調整,在配合炫技過程中,也不失內蘊,承載音符背後更多情感深度,樂友靜心聆賞,細細咀嚼中,感動滿心田。
提起西貝流士,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芬蘭頌》,其實《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也是經典,是西貝流士唯一的器樂協奏曲,也是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交響性很強,可貴的是,作曲家賦予獨奏小提琴和管弦樂團的所有聲部,有了平等地位,尤其一段加長的華彩樂段,擔任第一樂章發展部的角色,讓樂友玩味不已。
該作品創作於1903到1904年間,1905年修訂,介於晚期浪漫主義與早期現代派之間的過度曲子,經常在各級國際大賽與音樂會中出現,冷冽俐落,悅耳動聽。
西貝流士原本準備將這部協奏曲題獻給著名小提琴家布爾麥斯特(Willy Burmester,1869-1933),並且他答應在柏林演奏該作品。不過,因故西貝流士改在赫爾辛基首演,也由捷克小提琴家卡雷爾·哈利 (Karel Hali,1859-1909)擔綱,並且由西貝流士親自指揮。修正新版改題獻給當時年僅12歲的匈牙利小提琴家弗蘭茨·馮·威切伊 (Franz von Vecsey,1893-1935),發展相當富戲劇性。蘭茨·馮·威切伊是該部作品的忠實擁護者,首次演出該曲時,他只有13歲,儘管當時不能充分應付該作品的生澀技術要求。
如眾所皆知,西貝流士會拉小提琴,憑藉著他個人對於小提琴的了解,以及演奏技法的熟稔,給了天下小提琴家開了大玩笑,有如下戰帖,他要演奏該曲的弦樂手,秤足斤兩。
舉例來說,西貝流士在創作該曲,心繫匈牙利吉普賽人風情,有更多嘗試與變化。比如說,讓各種類型的雙音出現,特别是第一樂章的結尾的八度雙音,從第一把位,迅速跳至第七把位,然後以快節奏的分解和弦繼續,作曲家藝高人膽大,不過根據導聆老師焦元溥博士的說法,西貝流士小提琴並沒有拉得很好。
此外,西貝流士在第一樂章中的華彩 (solo cadenza) 樂段,擺明要演奏家,盡其所有發揮炫技長才,該處是技術上的挑戰,但是對於台下音樂饕客來說,則是精彩看點,大家聚精會神,吸收曲中的日月精華。
該曲屬於擴張性小提琴技巧,究竟西貝流上在寫作時,是否把演奏技法的設定,當作對演奏家下戰怗、測試能耐,後人不得而知。不過,以昨晚精練有餘的倫敦愛樂,游刃有餘,管弦樂團在聲音色彩、和聲結構與聲響鋪排,甚至旋律線條、織度的設計與調配,總體給予聆賞者建構了驚人的色彩空間,迴盪川梭,餘韻繚繞。
提到芬蘭,想要極光,想到千島之國,從北國冰封冷冽,到澎湃壯闊,西貝流士在透過音樂,提供炫技空間,但凝練度高,焦元溥口中的「北極熊跳舞」,卻在情感的傳達,呈現高度、深度與力度,深邃廣袤,而在技法上的設定,勾勒出的音樂表現力道,令人無比驚嘆,夠程度的小提琴演奏家,容易揮灑表現。
該部《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成為倫敦愛樂首先呈現給台灣人的雙十賀禮,讓人有如浸淫北國冷冬,點滴在心頭。
該曲,也是協奏曲清單上,經典中的經典,西貝流士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不但為自己留下輝煌印記,也在浪漫時期的未端與新時代的啟肇點上,建立了獨特美學,是忠實回應該時代下的作品風格,顯然,為音樂史開闢了一條特色蹊徑。
不過,焦元溥昨晚特別提及,雖然該曲緊湊凝練度高、生冷燦爛,聆賞之餘,台上台下都很享受,根據中外歷史經驗,只要節目單上出現西貝流士《小提琴協奏曲》,票一定賣不完。哈哈,是否是魔咒,耐人尋味。
愛德華.加德納昨晚與倫敦愛樂同時詮釋孟德爾頌的《芬加爾岩洞》序曲,以及布拉姆斯苦心醞釀27年、獨一無二的經曲大作《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同時以德裔英國作曲家菲德列克·戴流士(Frederick Delius,1862-1934)創作於1912年,《聞春第一杜鵑》作為安可曲,圓滿結束「力晶2023藝文饗宴」的首日演出。
11日的「力晶2023藝文饗宴」的第二埸,依舊是愛德華.加德納帶領倫敦愛樂,以及小提琴家魏靖儀,演出曲目包括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1872-1958)《泰利斯主題幻想曲》、聖桑斯(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B小調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德弗札克(Antonín Dvořák ,1841-194)《D小調第七號交響曲》,值得期待!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