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歲的凌先生長期以來飽受缺牙困擾,日前他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接受了左側上顎多顆人工植牙手術。然而,由於長期缺牙以及患有糖尿病的原因,他的上顎骨較薄,因此在植牙手術中需要同時進行鼻竇增高手術。但在手術過程中,由於齒槽骨過於鬆軟,人工牙根意外滑入他的左側鼻竇內。五天後,凌先生被轉介到台北慈濟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就診。他到達醫院時已經發高燒,左側臉頰嚴重腫脹。何承翰醫師立即安排凌先生住院,並決定進行內視鏡微創手術。手術中,醫師從口腔開了一個微小的切口,使用內視鏡器械成功地從鼻竇內取出了人工牙根。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約有二至三成的人有多顆缺牙,其中許多病人會以全口假牙或是活動假牙替代真牙,但若是假牙設計不良,有可能影響咀嚼效果和生活品質。而人工植牙也是不想做假牙的患者會選擇的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然而,手術前的評估和術式的選擇至關重要,否則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損害或引發副作用。何承翰醫師指出,鼻竇與牙齒之間的距離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或缺牙的時間過長,導致齒槽骨頭漸漸萎縮,距離變小。而齒槽骨就如同地基般,是支撐牙齒的骨頭,上顎植牙必須在有足夠齒槽骨的情況下才能執行,若病人骨頭不夠或過薄,就需要以鼻竇增高手術補骨,再植入牙根,最後才能重建缺牙。
果在植牙手術前未充分評估齒槽骨的厚度,人工牙根有可能穿過鼻竇,導致鼻竇炎或異物感。若異物掉入鼻竇又未及時處理,將有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的可能,要是細菌沿著鼻竇上緣進入眼眶,更不排除眼窩感染甚至失明的可能。何承翰醫師提到,感染通常發生在異物掉入的三到五天內發生。凌先生的情況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臉頰在第五天開始感到腫脹和疼痛,進行清創手術時也在鼻竇看到膿液因此一併清創。手術後凌先生康復出院,現在需要與醫療團隊重新討論植牙的術式選擇。
何承翰醫師強調,對於長期缺牙的患者需要進行人工植牙,牙科醫師在植牙前應仔細評估並提供相關風險的詳細解釋。此外,也將使用電腦斷層掃描確認齒槽骨的厚度,以確保選擇最適切的手術方式。植牙後,患者需要配合醫師的檢查,尤其是當齒槽骨與鼻竇相鄰時,如果患者有長期過敏性鼻炎或鼻黏膜增厚的情況,建議在植牙前諮詢耳鼻喉科醫師,以減輕植牙後的不適感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若民眾不幸發生了類似的併發症,務必迅速就醫,並尋求口腔外科專科醫師的治療。
撰文/廖唯晴 圖/盧義泓、台北慈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