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科疾病,主要因為水晶體蛋白質混濁導致光線折射變差,產生各種視覺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夜間視力變差,或是出現眩光。要注意的是,若白內障太熟可能導致青光眼、虹彩炎等併發症,而且會增加手術風險,究竟到底什麼時候要做手術?又要如何挑選水晶體?本文一次解析。
「那是一位50多歲的舞蹈老師,她覺得近視度加深,所以來諮詢近視老花雷射手術。」五福諾貝爾眼科院長醫師林俊佑表示,「檢查發現,造成視力減退的原因其實是白內障,因此單靠老花近視雷射手術沒辦法解決她的問題。便建議她進行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
患者本身有近視、散光、老花眼,因為工作的關係,用眼需求較高,且晚上常開車,因此選擇使用非繞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林俊佑說,如此一來便可同時矯正近視與散光,遠、中、近的視力,並且老花眼的狀況也改善,甚至晚上開車不容易有夜間眩光的問題。
延伸閱讀:
曬太陽視線突模糊「白內障」找上門!醫建議補充「2物」護眼抗氧化
白內障因眼球水晶體老化
白內障是因為眼球內部的水晶體老化,逐漸變得混濁,而阻礙光線進入,水晶體就像煮熟的蛋白一樣難以透光。林俊佑說,導致水晶體老化的原因主要與年紀、紫外線、糖尿病、抽菸以及高度近視有關。
白內障患者會覺得視力變模糊,夜間視力變差,或是出現眩光,車燈、陽光會散開,導致畏光。林俊佑說,部分患者的近視度數會在短時間內大幅上升,檢查才發現是白內障,尤其在高度近視的族群較為常見。現在的觀念認為近視達500度以上便屬於高度近視,一定要多加留意。
延伸閱讀:
眼睛霧霧看不清?白內障手術5種「人工水晶體」怎選?醫揭治療關鍵
白內障何時要處理?
五福諾貝爾眼科院長林俊佑說明,白內障很熟會變得越來越硬,增加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會使手術難度上升,所以不建議拖到很熟才處理。
究竟何時要處理白內障?林俊佑說,第一個準則是病人本身覺得視力減退的狀況已經讓日常生活受到影響。第二個準則是醫師判斷患者的白內障至少有中等程度以上,而且有可能產生併發症,如青光眼、虹彩炎等。
「很多患者仍有迷思,認為白內障要等到很熟才處理。」林俊佑說,「其實白內障很熟會變得越來越硬,增加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會使手術難度上升,所以不建議拖到很熟才處理。」
白內障患者想要改善,就須將老化混濁的水晶體移除,放入清澈的人工水晶體。從前白內障手術的做法是將整個水晶體擠出來,需要較大的傷口。林俊佑解釋,現在白內障手術的做法是將水晶體震碎吸出,所以只需要一個微創傷口,約0.2公分。待吸出混濁水晶體後,就需放入清澈的人工水晶體,取代原本已老化的水晶體。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水晶體的功能越來越完善,從單焦點到多焦點,再到延伸焦距,林俊佑說,焦點型人工水晶體能讓特定焦點的影像比較清晰,但在焦點與焦點間會比較模糊。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可以延長焦段,提供連續視力。因為採用不同的技術,延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可分為「繞射型」與「非繞射型」,兩者皆能達到連續性視覺品質:
- 繞射型人工水晶體:在夜間容易出現眩光,對於有夜間駕車需求的患者會比較困擾。
- 非繞射型人工水晶體:能夠提供遠、中、功能性近距離連續視力,且改善夜間眩光的狀況,有助提升安全性與便利性。
另外,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能夠能夠提供遠距離、中距離、功能性近距離的視力,所以可以改善老花眼的狀況,滿足多數人日常生活的用眼需求。
散光、近視、遠視皆是常見的屈光問題,透過具功能性的人工水晶體,也可以一併解決。林俊佑說,術前都會詳細檢查,若散光超過75度,便會建議使用具有矯正散光功能的人工水晶體,術後才有較佳的視覺品質。
挑選人工水晶體時,醫師會和患者詳細討論,了解生活型態、用眼需求,幫助挑選合適的人工水晶體,才能達到滿意的視覺品質。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白內障手術同時矯正近視、散光與老花,非繞射延伸焦距人工水晶體提供連續視力、減少夜間眩光,眼科醫師圖文解析)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