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黃光芹直攻》談整合,國民黨豈能「無擔保全額貸款」?

優傳媒/ 2023.10.11 05:59

非綠陣營整合進入深水區,國民黨既不想辯論,又不願意比民調。談整合,卻想要橫柴入灶,是整合最大的阻力。藍白合這一局,恐怕連天王老子來,都沒有辦法。誠如韓國瑜所說,如果人人不當桶箍,盡想私心自用,甚至無擔保全額貸款,恐怕拖過了今日,也不會有明朝。(圖/取自網路)

 

作者/黃光芹

 

非綠陣營整合進入深水區,國民黨既不想辯論,又不願意比民調。談整合,卻想要橫柴入灶,是整合最大的阻力。

 

根據國民黨九月底的內參民調,以及《美麗島電子報》緊接著公佈的市話民調,四腳督比拚時,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都在17到17.7趴的低檔徘徊。如果國民黨真有整合誠意,進場比民調,侯友宜早就沒有為正,與柯文哲搭檔的籌碼。死不進入整合談判桌,是想逼到最後,看看柯文哲是否願意低頭,寧為瓦全、不願玉碎。

 

就像在水中憋氣一樣,國民黨靠自己選,將輸得更慘,因此不願意把頭抬起來。所謂整合,比的不是泳技,倒像是在別無他法之下,看誰的氣能憋得久。

 

如果不是民調顯示,柯文哲是穩定的老二,他可能會像4年前,乖乖考慮要不要當郭台銘的副手。時隔4年,柯文哲已非無下阿蒙。如果在非綠三方分裂的情形下,他選擇走自己的路,棄保不容易棄乾淨。他若要勝出,打敗賴清德,勝算不大;但若要談整合,民調已見趨勢,柯文哲為正,與侯或郭搭檔,均有下架民進黨的可能。

(圖/取自網路)

事實上,整合拉鋸戰,早在9月初就已經起跑。先是代表侯競辦操盤手金溥聰一方的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以及為柯文哲運籌帷幄的前立委邱毅,先後與韓國瑜餐敍。十月初金、趙先出手,釋出韓已同意為侯站台的訊息;偏偏同一時間,韓國瑜以返台時機延誤,臨時取消原本訂在10月7日的「柯韓會」,讓柯陣營意識到兩方拔河,已屈居下風,因此趁韓國瑜一抵達國門,就由柯文哲主動南下,與韓見面,未料卻獲得韓極端善意的回應。

 

柯韓會後,韓主動在10月9日晚間發出臉書,公佈「柯韓會」的照片,算是幫柯陣營扳回一城。

 

金溥聰和趙少康原本打的主意是,讓有百萬韓粉的韓國瑜,站到侯的這一邊,以補足侯友宜的底氣,增加「侯柯配」的籌碼。

 

柯陣營也不是省油的燈,整合腳步一路往前推展,在成功達成「柯韓會」的首部曲後,第二階段又透過鎢鋼大王廖萬隆,與郭台銘接頭,打算再進一步「柯郭會」。雖然郭台銘至今尚未考慮降尊副手,但光是「拉郭抑侯」這一招,刻意營造「西瓜效應」,足以令侯友宜邊緣化,「金趙聯盟」再不搶進,恐怕後繼無力。

 

金溥聰和趙少康拉韓國瑜進入「金趙聯盟」,的確如虎添翼;但他們只打了上半場好球。在「柯韓會」之後,韓立刻發文,強調「人人都是桶箍」,並且刻意將柯、郭、侯併列,等於表態不願意站隊,而與各方維持等距。

 

對侯友宜來說,援軍未至,一下就被打回原形;柯文哲可不同,韓國瑜没有歸隊,保持了等距,等於留了空間給他,就算幫了大忙。

 

柯文哲始終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交好,宋在國慶日當天,一句「國親合,親民黨就不見了!」的說法,如醍醐灌頂,對民眾黨來說,算是點亮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話盡於此,柯文哲應再無懸念;而老宋强調,2000年自己就是被國民黨的假民調做掉的,頗有戳破國民黨老是喜歡玩假民調的把戲,郭台銘和他一樣被做掉,柯文哲必須長眼,不能步上他們的後塵。

 

金、趙拉韓的大動作,助侯不成功,險些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成仁。如果連整合大戲,朱都被撇在一邊,明年1月13日後,就等著另立黨主席。

 

這群人明著是衝著大局來的,但很難不被外界解讀為,掛羊頭賣狗肉,隱藏奪黨權的意味。

 

朱立倫在無計可施之下,只好迅速丢出副主席一職,讓韓國瑜來食。說好聽,是讓韓有掛牌整合的正當性;說難聽,是哪壺不開提哪壺,頗有丢雞肋羞辱人的意味。

(圖/取自網路)

韓國瑜進可攻、退可守,只需空享桶箍之名,實則與各方維持等距,是目前最好的策略。第一,就算韓全力輔選侯,侯扶得起嗎?第二,韓粉反侯,票投得下去嗎?再者,金溥聰和趙少康可以一頭熱,盲目押寶侯友宜,再妄想霸王硬上弓,但真能吃下柯文哲嗎?最後,縱使韓國瑜有十八般武藝,他會以為,空手可以套白狼,讓柯文哲乖乖交出民眾黨嗎?

 

至於「後1 1 3」時局,即使有任何人想奪黨權,韓國瑜有嗎?與2028年再戰總統相比,後者誘因要比接黨主席來得大,韓國瑜有必要這時候進場,成就侯友宜、成全柯文哲嗎?

 

藍白合這一局,恐怕連天王老子來,都沒有辦法。誠如韓國瑜所說,如果人人不當桶箍,盡想私心自用,甚至無擔保全額貸款,恐怕拖過了今日,也不會有明朝。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黃光芹,前《新新聞》周刋、《自由時報》資深記者;《時報周刋副總主筆。現為《新聞不芹菜》節目主持人、新聞評論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