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郭家和
降低思覺失調症復發 長效針劑預算執行率有望達8成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會影響邏輯與思考能力的常見精神疾病,國內思覺失調症病友約15萬人。若未按照醫囑固定服藥回診,容易在急性發作入院治療出院後,又未良好控制,導致再度入院的「旋轉門」現象。
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病友追蹤一年,將近72%未能按醫囑服藥,一旦用藥順從性不佳不只容易復發,再度住院的機率高達兩倍,症狀改善比例也大幅下降34%。為鼓勵思覺失調症族群接受規律治療,並建構更強健的社會安全網,衛福部健保署自111年起通過編列27億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獨立藥費預算,亦針對急性後期照護服務編列6千萬元。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指出,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27億獨立預算,上半年執行率已達40%,預計全年度可達80%以上,相較去年呈現大幅成長。相對於口服藥物,長效針劑更能幫助血中藥物濃度維持平順。對思覺失調症病友而言,每經歷一次復發即等於讓大腦再受損一次,過往使用口服藥的病友平均要經歷4次復發才有意願接受長效針劑。推動長效針劑及早介入,是幫助思覺失調症遠離復發的重要方式之一。
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四大效益 最長可6個月施打一次
蔡長哲理事長表示,思覺失調症的長效針劑有四大效益,包括降低約4成急診風險、住院比例降低6成、更重要的是能明顯降低6成死亡率,以及6個月內再回到醫院急診的比例。目前思覺失調症的長效針劑有1個月、3個月,以及最新6個月施打一次的劑型,病友、家屬可與主治醫師依據照護需求,共同決定治療決策和藥物選擇(Shared
decision
making,SDM)。
另外,對於病識感較不足或用藥意願引起病友與照護者之間的關係緊張,長效針劑除了幫助病情維持更好控制,也能減緩家庭關係衝突。提醒思覺失調症病友把握發病後的5年黃金治療期,積極配合醫囑規律用藥。
破除思覺失調治療迷思 提升用藥順從性是關鍵
思覺失調症的治療藥物目前有口服、針劑兩種類型,由於使用口服藥較容易造成服藥中斷或效果不佳,國際與國內專家指引皆建議及早考慮使用長效針劑。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郭千哲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治療主要有兩大關鍵:一是長效針劑、另一則是社區支持,尤其精神疾病族群易因衝動問題面臨更高的輕生風險。目前思覺失調症居家治療比例約佔整體1/10,完善的居家照護並連結規律的常規治療,是幫助病友順利回歸社會的重要關鍵。
蔡長哲醫師表示,國人對思覺失調症長效針劑仍有少數用藥迷思,例如病友擔心是否因為病情惡化才需要更換藥物,醫療團隊會向病友說明針劑與口服藥都是思覺失調的有效治療方式,惟長效針劑相對於口服藥物有助於維持治療效果,便利性更佳,更能提升用藥服從性。
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黃名琪院長表示,除了教育社會多瞭解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及正確知識,也希望透過衛教素材相關推廣,讓病友與照護家庭瞭解長效針劑對疾病控制的幫助,在健保挹注及政府政策的推動支持,期待幫助更多思覺失調症病友能夠翻轉人生,重返家庭與社會。
延伸閱讀:
自言自語「卡到陰」? 鬼門開症狀惡化? 醫:出現幻覺、妄想恐是思覺失調前兆
思覺失調症有徵兆嗎? 自行停藥會引起哪些問題? 定期治療有機會過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