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副刊/公民森林:登山者與環境共好的典範轉移

桃園電子報/副刊編輯 2023.10.06 16:09

往往我們與山靠得越近,才會越懂得珍惜。

身為一個嚮導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不外乎:「百岳你爬了幾座?」、「這座山有多高?」、「還有幾公里?」、「還要上升/下降多少(公尺)?」

數字、數字,全都是數字。將所有目所能及與不能及、理解能與不能的事物皆予以量化。

然而我們可以更小心處理的是:登山者看待山的方式,便是登山者與山之間的關係。

登山者在山林裡的身體感官經驗、由地景而來的觀看視野,能夠幫助我們描繪山的輪廓、自然的形狀,更貼近土地的意識。我們並不只將山作為工具,當作我們實現某一目標的媒介與途徑,不只將山視為資源(natural resources),而是將之珍視為自然(nature),不將其看作數字及價格(price),而是能看到山真正的價值(value)。

很幸運的,有機會接觸到「公民森林」,我認為像這類的計畫專案,就是協助登山者進行與環境共好的典範轉移。

好事交易所執行長 David,現場為大家解釋本次專案的範圍及內容。圖:志工攝

「公民森林」是指由公民自發參與的森林復育行動。2021年底,好事交易所發起「公民森林計畫」,以「讓每個人都能參與森林復育」為目標,透過數位平台募集資金,以購買林地的方式進行造林。目前,公民森林計畫已在台灣各地種下超過1萬7000棵樹木,為台灣的森林復育做出了貢獻。

而這次,場景來到了宜蘭太平山。好事交易所攜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前林務局)及臺大實驗林管理處,展開中高海拔疏伐造林的數位轉型與公民造林計畫。

公民森林的作用,是讓登山者偕同成為公民科學家,讓山友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能為大自然做出貢獻。公民森林試圖建立更多量繪、觀測的嶄新方法,包括(a)疏伐造林森林碳匯紀錄方法(b)生物多樣性追蹤(c)SDGs訴求目標的勘測及論述(d)數位訂閱造林的觀測紀錄SOP……等等,展現了如何運用人為的技術,與自然和諧共存,促進人類和自然之間的互動和理解。

TGH 山問攀登嚮導韋廷,協助進行樣區劃定與測繪。圖:TGH 山問攀登攝

以「公民森林」作為背景,我們可以重新思考登山的意義和價值。傳統上,登山往往被「百岳」、「數字」等限制所束縛,將其變成一種追求目標和成就的競爭。然而,在參與公民森林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超越這種迷思,擴大我們對登山的視野和可能性。

從前嚮往的百岳,其實也不過是遵循前人所走出的足跡;然而在來到參與造林孵育的公民森林計畫時,卻始終走在沒有路徑的野地之中,樹洞隱立、雜草蔓生,這時候山對我們來說是什麼?是欲攻克的目標?征服的對象?還是要好好梳理與其關係的脈絡,札實的理解,我們是為何向山走來?

測繪紀錄。圖:好事交易所攝

登山,原來也可以視為一個環境保育和社區參與的示範性革命。它提倡人們以一種更加尊重自然和環境的方式去登山,同時也關注保護和維護山區的生態系統。在公民森林的計畫裡,登山者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參與環境監測、生態修復和社區教育等活動,為山區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這次我們 TGH 山問攀登,透過參與這個專案,號召更多山友、志工,我們可以重新定義登山的價值和意義。登山不再僅僅是攀登高山、追求極限的競技,而是一種對自然環境的敬畏和感恩,一種對生態保育的責任與承諾。透過登山,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同時也了解到我們與自然環境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我們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動。

TGH 山問攀登嚮導群討論樣區的劃分及測繪分工方式的調整與改善。圖:志工攝

在登山者的眼中,山不再只是一座座高峰,而是一個生態系統、一個社區,藉由登山去了解、去關心,保護我們的環境;而好事交易所創建了一個平台,讓登山者可以更深入地參與和貢獻,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個人的成長和價值。

我們將不僅僅是在爬山的過程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更重要的是,我們關注山區的生態環境,並積極參與保護工作。

我在參與這次行動的過程中看到,參與的志工們,不僅僅是一群尋求刺激和挑戰的冒險家,更是環境保護的倡導者和行動者,他們共同努力保護我們珍貴的自然資源,他們的熱情和貢獻不僅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將會影響著身邊的人和社群。

TGH 山問攀登嚮導小多。圖:好事交易所攝

TGH 山問攀登嚮導韋廷及山友志工。圖:好事交易所攝

往往要等我們走得夠靠近山林,才會懂得珍惜,也才願意為腳下的土地、生長的地方付出。

作者:陳慧元
The Great Hunger 山問攀登執行長、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

本篇文章轉載自《桃園電子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