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秋燥皮膚問題尤以濕疹、汗皰疹易復發 中醫治療重養護

NOW健康/ 2023.10.05 10:18
新聞圖片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近來時序入秋,天氣逐漸轉涼,原有濕疹、汗皰疹的患者也容易復發。若夏天嗜吃冰冷飲食,埋下脾胃虛弱隱憂,到了秋冬季節交替之際,就要小心皮膚疾病的反撲效應。


入秋氣候乾燥易皮膚乾癢 嚴重濕疹恐多處發癢難入眠


人體心肝脾肺腎的運作,順應天地五行,照著春夏秋冬依序循環,「春養肝,夏養心脾,秋養肺,冬養腎」,中醫認為「秋主燥」,通常立秋後天氣轉涼,氣候日趨乾燥,除了容易咳嗽外,還容易引發皮膚乾癢。


聖元中醫診所院長鄭愛蓮醫師表示「肺主皮毛」,指的是皮膚汗毛,台灣氣候較為潮濕,加上夏季寒涼食物吃的多,體內五臟六腑運行遭受阻礙,秋冬季節轉換時,體內代謝就會不平衡,原本應從正常管道排泄的濕氣和垃圾,改由皮膚路徑排出,進而導致皮膚發癢、紅腫等濕疹皮膚疾病。 濕疹常見好發於手腳部位,除手掌外,也延伸到手肘、肘彎處或膝彎、膝踝處等,另外頸部、腰圍,或肝經環繞陰器的鼠蹊部及頭皮也可能發作。全身性濕疹嚴重時耳朵也會濕爛流湯水,尤其夜晚發作時,往往抓癢難耐無法入眠。


全身多處濕疹治療3個月好轉 中醫針對不同體質調理


鄭愛蓮醫師曾收治1位20多歲女性患者,有2、3年濕疹病史,過去曾求診西醫多次,發作時便擦類固醇,病情始終反覆不定,因而決定求助中醫,來看診時身體、手腳、臉部、眼睛周圍都有嚴重濕疹,患者邊掉淚邊問著:「這麼嚴重怎麼辦?」後來患者配合中醫積極治療,每天上班仍遵照清洗患部3次並認真擦藥及服藥,治療3個月已控制約6成,自信心逐漸恢復,臉上也露出笑容了。


中醫治療濕疹會視個人體質調整,通常調節體內濕熱是基本藥方,主要著重調理肝腎、脾胃之氣,如果壓力大便採用加味逍遙散;排除體內濕氣會用小柴胡湯,而添加茯苓、白朮等健脾胃利濕氣的溫和藥材,則有助脾胃正常運行,促進排便;利尿藥材較為苦寒,有些患者體質不適合則容易腹瀉。


治療皮膚疾病需要有耐心 醫病雙方共同努力以加快復原


鄭愛蓮醫師指出,治療皮膚疾病需要有耐心,每天規律擦藥3、4次與服藥,治療後毛細孔張開,第1、2週皮膚會排出大量垃圾,慢慢收斂後又會再排出,這是因為體內毒素堆積在皮膚下層,必須層層排出,歷經排毒周期性是正常現象,每次排出體內垃圾會愈來愈少,直到最後排毒乾淨,代謝自然恢復正常。


一般而言,上班族患者早晚規律擦藥,約3至6個月就會復原,曾有1名從竹北遠道而來的患者,7年濕疹病史,為專心治療留職停薪,認真配合醫囑且不亂抓患部,治療2個月後完全復原,皮膚也沒殘留色素沉澱。


鄭愛蓮醫師強調,濕疹、汗皰疹等皮膚問題屬代謝性疾病,復原速度快慢醫病雙方都有責任,只要按時清潔、擦藥及服藥,飲食忌口、睡眠時間規律正常,夜裡不再抓癢自然好睡,身體免疫力提升,整體代謝就恢復更快。


預防濕疹復發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 中醫師推薦食療食譜


鄭愛蓮醫師提醒,除多補充水分解燥,可適時塗抹略含油量的乳液保濕,另外,可多食綠豆、紅豆加薏仁比例為1:1:1,甜鹹皆可;四神湯可添加小腸、排骨或雞肉不加米酒,具健脾利濕作用;小火鍋可選豬、雞肉食用,蔥蒜可食,而沙茶醬、味噌湯恐暗藏海鮮成分,別誤踩地雷。


此外,若發現手腳冒出小水泡,必須趕緊調節飲食和作息,包括忌食海鮮、牛、羊肉、辣椒和酒,不熬夜,中醫認為夜晚11點至凌晨3點是肝膽經代謝時間,在這段時間處於熟睡,有利於病情恢復加快,目前正值入秋季節交替之際,有皮膚疾病體質的人應多加留意。


更多NOW健康報導
▸關心年輕世代情緒風暴 預防重度憂鬱急性發作阻止悲劇
▸終結男人長壽病「攝護腺肥大」 鈥雷射剝橘法成新利器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