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科技社會觀》科學實證系統 是跨領域人工智能技術背後的關鍵

優傳媒/ 2023.10.03 05:43

産官學各界在搞AIGC技術祟拜及消費市場應用的同時,是不是也該異任位思考製造業的轉型問題?畢竟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才是台灣永續經營的根本,數位部跟産業署是不是該正視這個問題而有所行動了! (圖/取自網路)

 

作者/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 退休教授)

 

自2023年以來,生成式人工智能(GPT/AIGC,簡稱AIGC)激情的浪潮來勢洶洶,雖然目前産業持續一定的成長動能,但和預期的高速成長仍有相當的落差。「AIGC人工智能為什麼沒有被廣泛應用」一直是讓業者十分困惑的問題。

 

有人宣稱AIGC無所不能且無所不在,雖説AIGC功能強大,但說它萬能未免言過其實!AIGC是個一般用途的技術,本質是「單詞接龍」和GAN生成對抗網路(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的操作,利用演算法運作將貯存資料轉化成智能結點也是悠關AIGC發展的關鍵,就是將虛擬個人網路VPN(Virtual Personal Network) 轉化成M2M自動智能型機器 (Autonomous Intelligent Machines) 的過程。

 

AIGC的主要應用包括消費市場和工業/創新應用,其關鍵重點在於其產出結果的準確度(Accuracy) 和精密度(Precision) ,而其驗證系統的功能就是協助將預先收集的解析數據(Parse Data) 經過轉化而成為成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智能(Intelligence)的過程,而終極智能層面與應用面的連結與創新需要科學實證系統(Positivism Systems)的論證。事實上,科學實證系統就是在AIGC網路系統中挹注大量的科技內涵,科學實證使得實質的應用領域擴大,這也是AIGC創造規模的目標。

 

事實上,消費市場是目前AIGC應用的主要方向,獲利最大的部分是在線上廣告、網路搜尋等,專業化Godzilla平台是目前主流(如Google督導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Meta、OpenAI、京東、騰訊等)。 雖然AIGC目前沒有被更廣泛應用在技術創新與工業製造中,但後續發展仍然極具潛力。

 

在消費市場中,主要有互聯網和零售、媒體、金融、教育等領域,其驗證機制與方法主要有稽核、統計分析、模擬與模擬、模型推導等;而工業應用則有研發、製造、稽核、模擬、預測、管控等方向,其驗證機制與方法主要包科學基礎知識與工具、實驗資料佐證、科學實證主義的落實等。

 

在産業創新和工業應用方面,因為高準確度與高準確度的需求,AIGC技術結合應用端實體業者操作應是非來主要方向,由終端業者掌握工業應用的專業知識 (Domain Knowledge) ,而AIGC開發者扮演「致能」的角色,使得系統運作更能符合事實上的需要。

 

專業知識體系的建立是AIGC在實體産業創新與工業自動化的核心,也是以科技學基礎的實證系統與智能技術的落實。AIGC主要功能應該是在促進、提升資料轉化的精密度、效率、和速度,也就是從資料、資訊、知識、智能的轉化過程。

 

在AIGC跨領域的學習與工程應用的過程中,科學理論與實物結合的實證系統至關重要,包括了以基礎科技學與工程應用的實證系統(或實證主義系統)、工程資料和模型推導、系統模擬、精密資料分析與實證等。具體來說,跨領域的科技的實證系統最具公信力,囊括了所有傳統與新興的科技,其跨領域知識連結(Intellectual Connections) 更是將數據轉化成結構性智能體系的主要手段。

(圖/取自網路)

誠如愛因斯坦所言,科學實證系統講求的是跨領域共同認知性(Universal Cognition) 、理論可推導性(Deductibility) 、跨領域適用性,其系統架構大致可以分為四層級:頂層是傳統工學院的其本架構,代表共同認知性最強的牛頓力學與工程領域,其三大力學(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熱動力學)跨越了機械、化工、土木、環工等領域,為跨業/跨領域知識轉化提供了最佳的工具和驗證基礎。

 

在實證系統第二層是新興的黑科技(AIGC、區塊鏈、物聯網、AR/VR、元宇宙、大資料等) ,也就是透過數學演算法/概率優化/區塊鏈技術等方法驗證其精準性;第三、四層分別是新興的量子科技與生命科學領域,也是以基礎科學理論與實驗資料、模擬等方法來檢驗成果的合理性。

 

台灣目前發展AIGC應用產業的最大瓶頸在於科學實證系統機制的建立,獨特的專業實證平台機制是台灣擴展AIGC資源外部化(Externalization) 與國際平台結盟的最大利基,也是台灣製造業產業轉型成為知識服務業的轉折。

 

從商戰面來看,AIGC大咖講求的是規模,搞「人多好辦事」嘉年華會式平台創新,在於收買人心、招降納叛掌控Godzilla平台,大小通吃。小咖玩「大眾創新」是附庸風雅,蹭錢、蹭人、蹭派系結盟,與大咖目標、動機、方法皆不同。小咖台商若能利用智能轉型發展成為「大咖」經營模式,不失為産業台灣重塑/湧現的機會。

 

産官學各界在搞AIGC技術祟拜及消費市場應用的同時,是不是也該異任位思考製造業的轉型問題?畢竟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才是台灣永續經營的根本,數位部跟産業署是不是該正視這個問題而有所行動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徐作聖,輔仁大學化學系畢業,清華大學應用化學所、美國匹茲堡大學化學博士、美國伊利諾大學eMBA。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2010年獲選為「國科會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獎」,至今迄為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政府採購法評選委員。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