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呂詠柔/綜合報導
低薪、高房價現象持續,愈來愈多人不婚不生,連帶影響居住空間需求。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2023年第1季全台總面積低於25坪的小宅產品交易占比超過4成,而六都除了台南外,其餘五都小宅產品交易占比皆高於全台水準。
小宅當道,尤其兩房更成為現今購屋主流物件。不過PTT上就有鄉民觀察到,最近在看預售時,發現兩房貌似不如以往搶手。他舉例,有些權狀27~30坪的兩房,通常再加價2、300萬就能直上三房,現在反倒是20~22的小兩房比較搶手,納悶是不是自己的錯覺?

對於原PO的觀察,網友紛紛推敲可能原因,「不是不搶手,是太多二房的新建案,沒消化那麼快,讓你錯覺」、「不是坪數大的2房不搶手,是這坪數如今會被硬隔成3房」、「因為這坪數隔2+1比較好賣,但你可以選擇不要隔」。
也有網友透露高房價之下買不起房的無奈,「以前能買到3房的價格現在只能買到2房」、「房價再漲下去,接下來就是熱賣1大房了」、「台北市2房還是賣很好,總價問題」、「會開始搞2房是總價吧!所以重點還是總價」。
透過內政部統計資料觀察台灣近20年家戶人口變化,2003年時平均每戶為3.21人,到了2013年直接跌破3人,來到2.82人,如今截至2023年8月止,只剩2.54人,屢創新低。家戶人口變少,最直接的影響正是大房子的需求。品嘉建設創辦人胡偉良就親揭自家建案銷售狀況,多達7、8成民眾購買2房,其餘的2到3成才是3房,至於4房幾乎是乏人問津。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則曾說明,購買小宅類型物件的民眾,不一定都是自住,其他用途包含作為公司企業當作招待所,或是投資客看準報酬率買來出租,當然也有富爸媽買來設籍當地學區宅。
然而近來受升息、打炒房等影響,展望高價小宅後況,陳炳辰認為最終還是在於總價是否負擔得起,像是以高房價的台北市來說,購屋坪數愈小乃時勢所趨,但仍需注意價格偏高的社區,還是有其抗性,畢竟買小又買貴,宜居性卻與豪宅大相逕庭,一旦房市反轉,沒有太多房產購置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