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石崇良談臺灣後疫情時代 醫療健保政策藍圖

慈善新聞網/ 2023.09.30 08:23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於2023年9月29日前往花蓮靜思堂,出席「第27屆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進行一場主題為「臺灣後疫情時代 醫療健保政策藍圖」課程分享。

       石崇良署長指出,目前全民健保的挑戰包含:醫療利用率較同樣收入的國家地區高、資源投入卻較國際低。

       其次是在昂貴的醫療費用上(如新藥、罕藥、癌藥)支出增加,石署長補充,這些昂貴藥品的總支出,每年的藥費成長率是以10%在成長,而整體健保費用成長平均是在4%左右,因此也是另外一個壓力。

       第三個挑戰是超高齡社會的來臨。「現在65歲以上的人口,今年超過17%,再過三年、2025年的時候會超過20%,再過幾年,到2040年的時候會超過30%,老化的速度非常快!」因應人口老化照顧的需求,在宅醫療是非常重要的政策,也是健保需要大幅擴充的醫療服務。

       最後一個挑戰是智慧醫療。「在COVID-19的防疫經驗裡面,我們了解,一個醫療體系的韌性跟敏捷度是成功的關鍵。具備敏捷度,可以讓我們對於外來挑戰迅速回應,韌性可以讓我們度過危機,而且可以迅速復原。所以如何去強化體系的韌性跟敏捷度,數位科技可以給我們很大幫忙。所以數位健康、數位醫療將是我們要大幅邁進的新領域。」

對於健保面臨的挑戰,石崇良署長導出四個因應面向,分別為:一、大家醫計畫(全人健康照顧,健保永續發展)。二、遠距醫療與在宅醫療計畫。三、精準醫療與給付改革。四、健保數位升級,醫療數位轉型等面向。

       石崇良署長說,「健保改革像此次年會的主題一樣,To turn around lives(翻轉人生),要讓醫療體系做轉型跟提升。」

       「健保不是花錢,是希望大家健康!」由於健保過去專注在醫療上,未來將導向全健康的方式,建立「大家醫平臺」,提供以人為中心的整合照護,早期預防勝於後期治療,在亞健康時期就開始把關,並結合長照與安寧照護,在生命終點之前都要照顧,整合各個團隊在不同階段提供專業服務,更要對民眾進行健康賦能,鼓勵長者重視自我健康照護、健康促進。

       在針對遠距醫療與在宅醫療計畫部分,石崇良署長指出,遠距醫療過去比較針對服務偏遠地區,「在疫情當中,我們居家的遠距醫療大幅提升了!」石署長提到自己在疫情中確診,也是透過遠距醫療完成診斷、進行問診、開藥、到藥局拿藥,這樣的使用率在疫情中完成13,814,215件 ,參與的機構為13,042家。(統計自2021.5.15至2023.2.7)代表臺灣許多民眾與醫療機構都有遠距醫療經驗。在宅醫療計畫則參考了日本的醫療政策,同樣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日本從2000年開始,長者住院病床數卻逐漸減少,其原因為積極推動在宅醫療並融入緊急災難應變計畫。透過自宅或住宿式長照機構,提供分散式的照顧,讓長者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與疾病共存,而這需要強化社區照護網絡,連結在宅支援醫院及24小時急診。

       精準醫療與給付改革,則包含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不只是普及性的照顧,尖端的科技也希望可以提供給民眾。石署長提到:「明年我們基因檢測會納入健保,現在已在緊鑼密鼓的在規畫。最重要的是要趕快通過合格基因檢測的認證,才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

       最後,最重要就是醫療數位轉型。石署長說明四個方向──「創新服務、民眾賦能」、「雲端系統、效率精進」、「打破圍牆的健康照護」與「健康資料生態系統」。他特別補充要打造沒有圍牆的健康照護,必須要落實所有就醫過程的數位化,才不會受限於醫療機構中,「第一步身分的辨識是虛擬健保卡的推動,第二個是要有遠距醫療的平臺,第三個有電子處方箋跟數位同意書。」目前電子處方箋跟數位同意書,健保署已陸續舉辦說明會,而明年也會開始推動基層診所建立雲端HIS,預計後年就會擴及到各大醫療院所。

(撰文/林芷儀、攝影/王福壽、資料來源/引用及改寫自「慈濟人醫年會快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