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文勝 廖銘瑞/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第17期「海洋漫波」季刊今(28)日出刊!本期文章主要呼應2023 APEC年度主題「為各方創造具韌性且永續的未來」,邀請專家及實際經營者分享離岸風電、天然氣接收站、台泥工業港及人工海岸等人為開發利用。
如何與海洋生態共存共榮的案例,共同探討因應氣候變遷、海洋環境保育及永續利用領域的解方。歡迎各界可至海保署官方網站閱覽,或洽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購買。
海保署表示,本期「國際廣角鏡」從參與2023 ACAP及主辦APCE相關會議經驗談起。
首先由海保署分享今年7月底APEC 第21 屆海洋與漁業工作小組(OFWG)年會及海委會9月6、7日在台北主辦的「第22屆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精華。
與會經濟體初步共識,面對複雜的海洋環境,透過公私協力投入科學調查、尊重在地與原住民、保育與經濟共榮、國際交流合作等,期盼結合亞太經濟體公私部門力量共創海洋永續發展。
其次邀請南華大學葉裕民副教授分享,ACAP第13屆信天翁與水薙鳥保育協定諮詢委員會議之經驗,強調國際規範最主要及最有效的忌避措施為「避鳥繩」、「支繩加重」及「夜間投餌」三種。
會議不建議遠洋延繩釣漁業以雷射光作為海鳥保育忌避措施;另外,發展「電子觀察員」輔助漁業管理也是國際關注的重點。
海保署接續指出,「熱門新議題」篇章由沃旭能源分享離岸風電開發如何與生態共存,他從國內外經驗說明離岸風場開發前的生態環境評估,提出減輕衝擊的因應措施,達到棲地復育目標。
「焦點報導」篇章則邀請中油公司環保處,分享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如何提供珊瑚生長的良好環境,透過持續監測港區內珊瑚及海洋生態,並推動珊瑚方舟計畫;台泥企業永續辦公室分享發現和平園區港內珊瑚族群後,不僅對外開放為環境教育場所,亦積極推動和平港珊瑚營造計畫,落實產業與生態環境保育共好的企業社會責任。
另外,依據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陳國勤調查結果顯示,人工海岸的物種數僅為天然海岸物種數的一半,後續將長期監測臺灣岩礁及人工海岸的生物多樣性。
最後,黑潮基金會分享友善賞鯨2.0實務經驗,包含對遊客宣導友善賞鯨、環保減塑及友善海洋等觀念。
全文可至海保署官方網站(https://www.oca.gov.tw/海洋保育教育>海洋保育教育出版品>海洋保育季刊)閱覽,紙本請洽政府出版品展售門市(國家網路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