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玉錕 大立光 溫嵐

孩子長不高,什麼條件適合生長激素治療?醫:「這些因素」是關鍵

優活健康資訊網/陳麗茹 2023.09.25 10:00

一名18歲高中生,由於有先天性泛腦垂體低能症,成長曲線一直都是停滯狀態,身高只有149cm,就醫更發現沒有明顯青春期特徵,醫師先以生長激素補充治療再搭配其他荷爾蒙治療,不僅解決了身高較為矮小問題,更持續成長至178cm。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 王律婷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到高中由於生長板已經閉合,長高的機會不大,但此案例較為特殊,主要是除了缺乏生長激素造成身材矮小,也有性荷爾蒙分泌不足問題。當時此案例就診時骨齡只有12歲9個月,也沒有青春期的第二性徵。在做過生長激素基法測試和性釋素測試後,便以施打生長激素搭配荷爾蒙治療的方式,持續治療5年後,個案身高不僅持續長到23歲,身高也達到178cm。

把握青春期成長,缺乏睡眠當心越長越矮

遺傳和環境佔身高問題8成因素,王律婷醫師強調,儘管出生後為正常值,或者成長曲線也算在正常範圍,但若因為睡眠不足、營養問題與運動,仍可能達不到遺傳身高;因此,孩童期就要開始監控孩子的生長狀態,

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台北兒童內分泌科 蘇雅婷主治醫師也說明,有些孩子在國小或國中就送出國唸書,結果待久一回來卻發現孩子怎都沒長高開始緊張,這樣通常跟孩子在國外無法注意到睡眠與飲食問題有關,慢慢就影響成長,少數有性早熟症狀父母也很難關注到,如果已經過了青春期,最終身高就固定了。

王律婷醫師表示,以青春期來說,女生長1年應該要長8~13cm,男生則是
9~14cm,除了先天性疾病如貧血、腎疾、甲狀腺、生長激素分泌問題外,不少孩子是因為進入學齡後課業較多,很難在晚上10點~10:30進入熟睡狀態,因此也影響生長激素分泌的機會。

(圖/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台北兒童內分泌科 蘇雅婷醫師)

1年長不到4公分就要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評估 

王律婷醫師指出,以門診來說,看身高問題者約小於1%是生長激素缺乏導致,其他導致身材矮小的原因除了生長激素缺乏,也有可能是家族性矮小、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營養缺乏、慢性疾病、染色體或基因問題。如果孩子身高小於第3百分位且1年長不到4公分,加上骨齡延遲2年以上,經生長激素激發測試診斷生長激素缺乏症,就可以考慮生長激素治療。

生長激素在孩童期治療效果最明顯,特別是在第一年,有些孩子甚至可以進步長高10cm,但必須要注意在生活作息如睡眠時間、營養、運動都要同步配合。另外,由於青春期開始進入生長板漸閉合的狀態,因此建議要把握男生骨齡16歲、女生骨齡14歲前治療才比較有效果。

孩童如果有嚴重成長遲緩問題,要找出原因並儘早治療,蘇雅婷醫師表示,很多孩子可能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說,尤其是男孩子變得不愛參加團體活動或功課退步,家長更要留心問題的根源。

當透過營養、睡眠與運動的努力都無法達到正常的身高成長速度,就可能是疾病影響或者缺乏生長激素;缺乏生長激素所導致身高矮小,補充生長激素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透過提早診斷、遵守醫囑治療,常能有明顯成效。不過她也提醒家長,即便進行生長激素療程也要遵守良好生活作息,補充均衡營養以及培養運動習慣,最重要的就是10點多就要進入熟睡狀態,生長激素更要照每天規範劑量施打,才會達到成長目標。

王律婷醫師也強調,生長激素治療是因為原生性不足,因此透過補足生長激素的方式來趕上身高成長,如果已經足夠且骨齡閉合還強行施打,可能會導致肢端肥大症以及胰島素阻抗等問題。

此外,進行生長激素治療的個案,每3~6個月都要回診檢查,除了觀察成長進度之外,也會監控成長因子濃度與各項生理數值是否正常;療程也不是長越快越好,必須在正常值的進度才是最好的方式。每個生長激素治療個案需求都不同,一定要找專業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做完整評估,同時在有適應症才施打,才能有最安全的成長治療協助。

(圖/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 王律婷醫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